“雨巷”的秘密

时间:2021-08-31

  戴望舒的《雨巷》写得既实又虚,朦胧恍惚。“我”似乎有着满腹的心事,无限的烦忧,但又不愿明说,或者是说不出来。“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标又显得那样遥远而渺茫。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雨巷”的秘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雨巷”的秘密

  摘要:对戴望舒文本世界的记忆和沉醉,似乎成了“现代派”内部的凝胶,“现代派”藉此不断分享并制造着共同的记忆;而整个“现代派”也讲述着诗,吟咏着“望舒诗稿”,经由文学的方式集结并表述着自身。

  关键词:戴望舒;《雨巷》;现代派;互文性

  “现代派”得名于1932年5月在上海创刊的《现代》杂志,主要人员为该杂志编者施蛰存、杜衡与核心作家戴望舒、刘呐鸥、穆时英等,他们“用现代的词藻”书写“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的情绪”,形成了具有历史连续性的明显的现代主义文学倾向的创作群体。“现代派”的小说创作主要包括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和以刘呐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诗人则以戴望舒为中心,还有《现代》后期与《新诗》时期加入的路易士和徐迟等。在“现代派”中起组织和引导作用的是被称为“施老大”的《现代》主编施蛰存,戴望舒则担当了精神领袖的角色――他以文学的方式为这群人建筑了共同低徊的情感空间。

  就“现代派”诸人的集结和交往而言,戴望舒也是一根红线。1922年,杭州宗文中学的戴望舒与杜衡,因为共同的文学爱好和趣味,结识了当时在之江大学读书的施蛰存,遂有了后来的“文士三剑客”;戴望舒在震旦大学法文班结识了刘呐鸥,遂由刘出资众人一起经营“第一线书店”和“水沫书店”,出版《无轨列车》与《新文艺》,乃有穆时英之被发掘和亮相于《新文艺》;戴望舒与刘呐鸥结伴北上后,才带出处于“现代派”外围但作用非常大的冯雪峰在“文学工场”时期的加入;年轻的诗人徐迟和路易士在成为《现代》杂志作者之后,更是信服于戴望舒诗歌的感召,自觉地成为“现代派”的一员。徐迟自述:“我的文学生涯中一个重要的枢纽就是我结交了诗人戴望舒”;另一位年轻诗人路易士则坦言戴望舒教会他“自由诗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