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雨巷》课堂实录

时间:2021-08-31

  引言:《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对于《雨巷》的教学,老师应制定教案方案,下面是小编分享《雨巷》教学实录,希望可以给老师一些参考。

  一、激情导入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大家可以感受到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催人上进,有一种博大雄浑的美感。文学作品中的美所显现出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那哀婉、凄美、伤感、惆怅同时也能让我们的内心为之一颤,那同样也是美的力量。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戴望舒的《雨巷》。

  二、诵读、整体感知。

  师: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学生齐读)

  师问: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

  生: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

  师明确: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

  生:低沉的,感伤的。

  师:好,那就请同学们酝酿感情,发挥想象,你就是诗人,在江南缠绵的雨中撑一把油纸伞,走过苔痕斑斑的青石板路。。。。乘着想象我们把本诗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

  师:表扬一下,同学们节奏把握得较好,能体现感伤忧愁的感情基调。

  师问: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词语着意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

  答案示例:

  ①诗人在描写"我"时,用了"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等词语来表现诗人的孤寂、迷惘的心情。

  ②在描写"姑娘"时,用了"哀怨又彷徨""结着愁怨""凄婉迷茫"表现了"姑娘"像"我"一样的迷惘、彷徨。

  ③在描写雨巷时,用了"颓坦""寂寥"两个词,描绘了一幅寂寞、凄清的"雨巷"图。

  除此之外《雨巷》用词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伤感的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