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雨巷》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五、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语文教学取的显著成效的关键,我将打破“先介绍作者、背景,再了解作品”的传统教法,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我设计了“音乐导入-诵读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四个教学环节。

  1. 音乐导入

  在正式上课前,播放演唱版的《雨巷》,让学生从诗歌中感受忧伤、凄美的情趣。这样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接着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课标与教学要求》中也提出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媒体导入,用流行音乐营造一种与诗歌相一致的气氛,可以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为学生把握诗歌情感奠定了基础,接下来进入我的

  2.诵读感知

  《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指导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散文,要重视作品的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诵读的指导,从内容理解到作者情感的把握,从语言的品味到表现手法的品评,都离不开对文本的诵读”。因此 我要求学生根据初中已有的知识(诗歌的节奏和停顿),诵读诗歌。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给大姐播放名家朗诵的《雨巷》,让学生从中掌握诗句的停顿以及语调。指导学生关注韵脚,重叠的句子等。以读带品,以品促悟,通过对技巧的点拨让学生把握诗歌音乐美。

  (2)学生跟着再次阅读

  上个环节中,我对诗歌押韵,复沓叠句进行了分析,再次让学生有意识的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的美感。

  3、合作探究

  这一节是课堂的核心也是教学难点。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学生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我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引导。同时在幻灯片上展示这几种意象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意象的特点,充分体会其中的象征意义。

  4、拓展延伸

  在作业的布置上,为了突出重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给学生留下两个思考题:①如果把诗中的“姑娘”“雨巷”“丁香”“油纸伞”,换成“少女”“小路”“荷花”“小花伞”,诗歌的审美效果如何,比较两种意象的不同。②想象一幅雨中邂逅的场景,写出内心情感变化,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