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解读(4)

时间:2021-08-31

  亲爱的诗人,这首诗除了在比喻、象征上的天才能力,还有章法、结构等方面的有着不少的美之要素。从形式之渲染看,重章(首尾段重复),叠句(段中重复),反复(句中词与词重复)等都用上了,营造了诗的强烈抒情氛围。这种氛围感,就是一种诗文的生命感、空间感。再加之叠句、反复,又有增添声音之美,起到了调整音节的作用,给人一种节奏的变化之美。更重要的还是形式上的反衬、对比之张力:悠长的雨巷与无限的愁绪情景交融,写实叙述与梦幻想象的交替,使诗歌在形式上达到相当高的艺术境界。

  亲爱的诗人,我以为,有两种阅读观,一种是把作者神化,作者永远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只要在艺术形式上是高超的,内容上不管有多少丑的痕迹流露,都与创造者无关,创作者始终置身于作品之外,他永远是神。这样的阅读观,我们也只能永远对创作者唱赞美诗。这样的阅读观,也就意味着,阅读者要批评的只能是作品中的那个虚构者,也就是把好事、美事都算在创造者头上,而不把坏事、丑事都算在作品的人物头上。亲爱的,我以为,读小说或许可以这样,但是,读诗不能这样。读诗应当有另一种阅读观,那就是不管是艺术形式上的美还是内容上的抒情主人公的丑,都应算在诗人的头上,因为,这种阅读观有一种前提,那就是抒情主人公就等于诗人。于是,当我说诗中的抒情形象的丑时,请你理解说成了你的丑。只不过,对于《雨巷》整首诗,还是美的,只是不是纯美的。世上的可见之物,无一物是纯美的;那纯美的,只能是柏拉图的理念,圣经中的神。于是,我们把一首诗非常优美的诗读出丑来,也不是不可以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