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雨巷》学案

时间:2021-08-31

  以戴望舒《雨巷》为教材,重新认识诗歌阅读欣赏模式的构建,《雨巷》导学案应该怎么做?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的音乐性、韵律感,能有感情的朗诵这首诗歌。

  2. 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3. 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4. 通过诵读、分析和欣赏,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分析诗歌意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追求与诗人的心灵对话。

  2、展开联想和想象,力求化虚为实,领略诗歌意境。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向朦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2、作品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说《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 雨巷诗人”的称号。

  3、补充

  丁香:花开在仲春,白色或紫色,淡雅而不轻佻,姣好芳香,可惜花期比较短容易凋谢,形状像结,被赋予结扣、愁结的象征意。

  二、自主学习:

  1、字词识记

  雨巷( ) 巷( )道 撑( )着 彷( )徨 ( ) 寂寥( ) 彳( )亍( ) 惆( )怅( ) 凄婉( ) 颓( )圮( )

  2、用“/”划分下面一节诗的节奏,标出韵脚,体会其音乐性,并有感情地诵读全诗。(注意感情基调)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3、读完《雨巷》,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试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