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四、疏通文意:

  1.你问我答

  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

  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③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是: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这种)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这种做法)

  为:③乡为身死而不受(宁愿)

  ④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为了;接受)

  而:⑤呼尔而与之(表修饰,不译)

  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表转折,却)

  于:⑦所欲有甚于生者(比)

  ⑧万钟于我何加焉(对)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文: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4.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

  明确:本文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讲道理、摆事实,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板书:

  比喻论证——巧妙设喻 、形象生动

  舍生取义 道理论证——正反论证、说理严谨

  举例论证——典型事实、论证有力五、拓展延伸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同学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同学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于这些,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我的观点:(只要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如:

  人的生命是珍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防止对自身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六、课堂总结

  (回顾“小悦悦事件”。)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我们的社会将是一个无比和谐的社会。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在笔记本上积累重点实词、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