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阅读答案(3)

时间:2021-08-31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基础知识

  1.下列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C.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提示:D项,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答案:D

  2.下列“而”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C.向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提示:A、C、D三项表示顺承,B项表示转折。

  答案:B

  3.(浙江中考“全新”模拟)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请你再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自然现象来比拟人生遭遇表达作者自宽自慰情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提示:此题考查对名诗名句的准确理解,默写时不能出现错、漏字。

  答案:(1)山重水复疑无路

  (2)雪上空留马行处

  (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4)月有阴晴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避也(躲避)

  B.所欲有甚于生者(超过)

  C.乞人不屑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提示:D项中的“本”应为“自己”之意。

  答案:D

  5.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

  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你吃。

  B.所识贫乏者得我欤?

  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向为身死而不受。

  译:以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贤者能勿丧耳。

  译:(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提示:A项应为:吆喝着给他。

  答案:A

  6.对本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提示: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答案:A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两个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是亦不可以已乎?

  答案:(1)不只是贤能的人有这样的天性。

  (2)这种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心”的意思是________ ,《岳阳楼记》中对“心”的解释与之不同的例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本性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深层探究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阅读答案

  9.孟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提示:生死观是我们人生观重要而又集中的体现。我们虽然还不能深深体味文中所包括的丰富内涵,但我们已经明白了人是应该而且能够作出这种高尚选择的,“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革命英雄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应该成为永远激励我们的人生榜样!

  答案:略

  中考链接

  10.(2005湖南长沙中考)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长沙市某中学对该校300名高一学生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就“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超级女声”两大电视节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超级女声

  情况 喜欢 不太关注 喜欢 不太关注

  原因 事迹很感人,很受教育 与自己的关系不大 有趣,能表现个性 品位不高

  人数 91 209 245 55

  比例 30.3% 69.7% 81.7% 18.3%

  (1)请概括说明统计表反映的情况。

  (2)以上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请简要回答。

  提示: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和“超级女声”评选活动分别是中央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近年推出的以电视媒体为依托的互动性活动,备受社会及各种媒体的关注,是近年新出现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本题以图表阅读分析的命题形式将两种文化现象引入试题,体现了试题的时代性和文化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