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时间:2021-08-31

  引导语:关于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的范文,供大家借鉴与参考。

初三语文《鱼我所欲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5.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3.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应体现学、议、评、练四个环节。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语

  2、作者作品简介

  本文出自《 》,作者 ,战国时期 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有《 》《 》 (附“四书”:《 》《 》《 》《 》)

  二、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然后师进行议和评。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停顿、重音。

  2.教师示范背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气势。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二)、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1)、生字 箪( ) 蹴( ) 羹( ) 死亦我所恶( )

  (2)、重点词解释

  1、本心: 2、患: 3、辟:通 ,

  4、箪: 。 5、蹴:

  6、得:通 7、乡:通

  8、何加: 9、恶:  10、辩:通 11、义: 12、勿丧: 13、万钟:

  14、贤者: 15、苟得:

  (3)、重点句子翻译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3、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三)、思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1、归纳段意:

  2、理解及背诵: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亦无所欲也,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开头以 和 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

  .

  (3)《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 , 。

  (4)《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3、思考。

  (1)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

  (2)人的本心是什么?

  (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

  (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 的道理。

  4、联系。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舍生取义 诗句:(1)取义成仁今日事,

  (2) ,留取丹心照汗青

  5、应用。(1)本文孟子用“ 舍生而取义 ”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 ,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 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2)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3)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

  (4)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如: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

  (6)作者在文中赞扬的是怎样的人: 的人(精神永存),批评的是怎样的人: 的人(无生命价值)

  第二课时

  达标训练

  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①不为苟得也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

  ③为宫室之美   ④一箪(dān)食

  ⑤ 蹴(cù)尔而与之   ⑥乞人不屑(xìe)也

  2、请用“/”为下列各句做适当的朗读停顿: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②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③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为宫室之美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B、故不为苟得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非独贤者有是心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

  5、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②“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③“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④“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

  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②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③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⑤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⑦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⑧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⑨

  1.这段文字用鱼比喻________,用熊掌比喻 ________,用舍鱼而取熊掌比喻______。文中还把______和______进行对比,指出人世间有比______更宝贵的东西,就是______;也有比_______更可怕的东西,即__________。

  2.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  )。?A.①句 B.②句 C.⑧句 D.⑨句?

  3.这段文字用到的论证方法有(  )。? A.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说理论证法? B.比喻论证法、举例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C.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比喻论证法?D.说理论证法、对比论证法、举例论证法授课人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