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鱼我所欲也》有感(3)

时间:2021-08-31

  读《鱼我所欲也》有感篇三:

  据《梦子。告子上》记载《鱼我所欲也》流传出一句经典名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孟子离我们时代非常悠远,但他的思想却连续影响了好多代人,孟子的仁道分为四个主要思想:一是指侧隐之心;二指羞恶之心;三指恭敬之心;四指是非之心。无论是哪方面,学透足以修身行天下。

  在历史长河中,诸多名相将士有着舍生取义的精神,他们为自己所想拥有的,所想保护的,不惜一切的付出所有乃至生命。

  古有文天祥的壮志豪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龚自珍的牺牲精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王昌龄的坚忍不拔,“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贺的慷慨激昂,“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当今社会亦有舍生取义的时代先驱者。文花枝的舍己为人唯有刘桢的:“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可以形容;任长霞的忌恶如仇唯有韩愈的:“欲为圣明除蔽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可以概括;丛飞的关爱奉献唯有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可以比拟;钟南山的大仁大义唯有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可以神会。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世纪,那股精神的源泉依然在世间奔流不息,孟子的“仁道主义”堪称奇迹。在远古,他的讲说平息了多场恶战;在当今,他的思想铸就了几代圣人。

  鱼我所欲也作者简介: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编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古以无形为气,故谓之气。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