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案例(3)

时间:2021-08-31

  教学方式

  1.诵读式

  2.对话讨论式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构思

  第 一 课 时

  (一)内容呈现

  1.导语:(略)

  2.学生快速默读文本,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可借助一定的工具书)

  3.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二至三遍,读后体会孟子在文章中提出了怎样的主张,用了哪些论据对自己的主张进行了怎样的论证。

  还有哪些问题自己弄不懂,记录下来。

  4.教师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诵读上的障碍,并和学生一齐诵读文本。熟悉文本。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课文。

  第 二 课 时

  (二)师生互动,交流对话。

  话题:

  1.孟子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是采用什么方式提出来的?

  2.孟子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什么意思?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是什么意思?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和“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是心”“本心”各指什么?

  6.作者使用比喻、排比、对比等方法进行论证,有什么好处?

  (三)学生与学生对话。

  在小组内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提出疑问,进行探究。

  (四)教师与学生对话。

  学生将在小组中交流未能解决的问题,带到全班与全体同学和老师交流、合作探究。

  (五)链接生活。

  在人生面临抉择的时候,应当具备怎样的价值标准?孟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应当摒弃自私自利之心,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孟子的这一主张在我们现代适用吗?在你的成长之路中遇到过这样的抉择吗?那你又是怎样选择的呢?在你今后的人生旅途中,若遇到需要你进行抉择的情况,你又将如何面对、如何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