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课堂训练题(2)

时间:2021-08-31

  8.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9. 下列句子中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一豆羹。

  B、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C、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D、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0.孟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呢?

  鱼我所欲也》(第二课时)一、课文检阅

  11.(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课文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3)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1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3.对于文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说理充分,富于雄辩。开篇,便以人们要舍鱼而取熊掌的普通事例为喻,将人们引到自己的论题上并顺势提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B、在文章中部作者逐层分析。首先阐明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从反面说明义重于生。既而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

  C、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D、最后孟子以行道之人、乞讨之人弗受嗟来之食为例,说明生活中人们是常常能做到舍生取义的,说明义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