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的教学设计(4)

时间:2021-08-31

  2.感受孟子的人格魅力

  围绕“我心目中的孟子”这一话题,学生自由发言。

  生1:孟子本人是一个比较高傲的人,他不肯迁就,不肯趋炎附势。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曾经在齐国任客卿,后来因为与齐王意见不合,便决定辞去齐卿回家,断然拒绝了齐王“万钟”的诱惑,这些言行都表现了孟子大义凛然的性格和气概。

  生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无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义”作为一种道德规范,约束一己之私欲,成就集体、民众的大利。孟子可谓高屋建瓴。

  生3:孟子是一个肩担天下的政治家、思想家。就孟子的人格而言,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宏愿伟志。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参与意识,展露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

  生4:孟子是一个聪明机智、豪爽直率的沦辩家。他义正辞严,直言不讳,敢于抨击统治者,展示了一个狂放不羁、泼辣大胆、无私无畏的论辩家的形象。

  ……

  五、课堂小结

  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让我们高吟《鱼我所欲也》,谱写生命的壮丽篇章。

  六、布置作业

  请以“义与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

  第四课时

  知识总结,课堂练习:

  一、通假字

  1)辟通避 躲避 例:故患有所不辟

  2)辩通辨 辨别 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 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与通欤 语气词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通向 从前 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二、一词多义

  为

  介词 为了 为宫室之美

  动词 做 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得

  得到 故不为苟得也

  通“德”,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是

  此、这 非独贤者有是心

  这是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与

  通“与欠”,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给予 呼尔而与之

  三、虚词

  之

  代词 他 呼尔而与之

  助词 的 为宫室之美

  而

  表顺接 不译 蹴尔而与之

  表转折 却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选折 而 舍生而取义者也

  于

  表比较 比 所欲有甚于生者

  表对象 对 万钟于我何加焉

  四、古今异义

  1.钟

  古义:一种量器

  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例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2.是

  古义:代词,这种

  今义:判断动词,是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五、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鱼我所欲也》 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鱼我所欲也》的教学设计

2.2018《鱼我所欲也》的教学设计

3.鱼我所欲也的教学设计案例

4.《鱼我所欲也》的教学设计优秀范文

5.《鱼我所欲也》的教学设计范文

6.鱼我所欲也的教学反思

7.《鱼我所欲也》的教学方案

8.《鱼我所欲也》初中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