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选自哪(2)

时间:2021-08-31

  鱼我所欲也重点知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2、“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

  3、“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 “生” 和 “义”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用原文回答)

  5、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舍生取义、 嗟来之食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9、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10、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情况是: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1、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

  12、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1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

  举例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

  对比论证: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15、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