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余秋雨现象”中看《文化苦旅》之“旅”(2)

时间:2021-08-31

  余秋雨和《文化苦旅》之所以被推崇,我想这与他个人自身的文学才华分不开的。首先,《文化苦旅》全书的主题题是依附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魂灵和人的生活真谛,探索神州文化的汗青命运和神州文人的人格组成。《道士塔》《阳关雪》等是通过1个个古老的物像,描写了大漠荒荒的黄河文明的盛衰。《鹤发苏州》《江南小镇》等却是以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为配景,把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社会态度人情体现得形神俱佳。他能在各种历史现象中游曳自如,故事与故事之间跌宕驾驭。走近《莫高窟》,就能来一段关于乐樽和尚开源启流的史实;来到《山峡》,白帝托孤的故事娓娓道来,又加上余光中《寻李白》的诗和舒婷“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上痛哭一晚”的名句。在《都江堰》、《寂寞天柱山》等篇章中,余秋雨由景观拉出历史人物,有李冰、陶渊明、苏东坡等,由这些历史人物,作者又能引出一系列堪称经典的诗句。他驾驭历史驰骋文明,在文学堡垒上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能力让读者为之汗颜。

  其次,《文化苦旅》一改以往散文的叙事形态,用一反常规,发人深思的语言通过哲学性的对社会,历史,文化的反思,思考中华文明的归宿。语言细腻,自然。著名作家沙叶新认为,“秋雨是散文大家,《文化苦旅》是神品。历史、文化、有山川、人物,在秋雨笔下立意颖脱,情致盎然。如此美文似乎不是在小小的稿纸上一个一个地爬出来的,而像是秋雨羽扇纶巾,焚香抚琴,在古城头,在云水间,从心底流出来的,所以才那么儒雅,那么潇洒,那么淋漓,那么高格,而且又那么具有现代感!......什么叫文化,什么叫修养,什么叫高尚,什么叫文章,《文化苦旅》的每一篇都会给你答案”。[2]例如,我们看《沙源隐泉》中写细沙——“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触碰,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力气,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1]在这里,作者运用语言恰到好处,就是简单的“人在沙上走”,作者都能演绎出一番味道。总之,余秋雨的语言极其独特,有一定的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