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余秋雨文化苦旅有感(3)

时间:2021-08-31

  钱镠这个人的存在,让我们对中国传统的历史观念产生了一些疑问。他,不是抗敌名将、华夏英烈、不是乱世枭雄、盛世栋梁,不是文坛泰斗、学界贤哲,因此很难成为历史的焦点、百世的楷模。他所关注的,是民众的福祉,一方的平安、海潮的涨落、湖水的浊清。“——《杭州宣言》

  ”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黄州突围》(BTW,我记得这篇文章原来收在《山居笔记》里,并且叫做《苏东坡突围》的,明显是原来是名字更好啊,为啥要改名啊,怒!苏东坡是我男神啊!)

  原来我印象中的余秋雨,文字风格几乎就是这样的,用大量文化意象的堆积,构成一段段精妙的排比,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对仗工整,颇有气势,关键是,读起来,真的装逼指数一级啊有木有?!!!

  也许是到了年近古稀的余教授,不再执着那些文字的花头,也不再认为一段精彩绝伦的排比对整个文章是必不可少的了,他更在意的,是文章中的骨骼框架和精气神,他已经过了在乎文章皮肉的时候了,只有当年被他的文字惊艳到的我,还在耿耿于怀吧?

  新版的《文化苦旅》,在删减了大量原文后,也补充了很多新的内容,比较值得一读的是,《谢家门孔》《巴金百年》《佐临遗言》这几篇,尤其是《佐临遗言》,叙述了著名的戏剧家黄佐临的坎坷一生和他为中国的戏剧事业奉献出自己的热血,读起来令人不得不为中国老一辈优秀学者的风骨和气度所感动。尤其是老人在文革前后,面对中国文化圈里的种种乱象时候所坚守的萧伯纳的名言:”they have said。what said they?let them say!“,真是叫人忍不住大喝一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