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余秋雨文化苦旅有感(2)

时间:2021-08-31

  上个世纪90年代末的余秋雨,当真是声名鹊起,如雷贯耳,他的散文,炙热得不像话,“妓(ji)女手提包里都装着《文化苦旅》”与其说是人的恶意攻击,倒不如说,余秋雨,真真儿地引起了全民热。

  今时今日,恐怕没有一个作者,尤其是一个纯粹写文化写散文写历史写纯文字的作者,能够达到余秋雨的高度。

  他写的书并不媚俗,甚至不算通俗易懂,却是难得的不仅畅销,而且长销,1992年出版的《文化苦旅》到了2014年,隔了整整22年,却依旧闪烁着文化的光芒,依旧在读起来的时候,让人被他的文笔折服,被他的思想折服,被他的悲天悯人折服,被他这个人所折服。

  新版的《文化苦旅》与旧版相比,改动大得,几乎可以用面目全非来形容,不仅仅是内容的变动,原版中很多收录的篇章被直接删除,比如我很喜欢的《寂寞天柱山》《废墟》等,不仅篇章有变动,而且,留下来的这些熟悉的文章《牌坊》、《都江堰》、《道士塔》、《风雨天一阁》等,原文也有大幅度的改动和删减,简直是让我怀疑这和我12年前看的那一本书,除了名字相同,其他简直没有多大关系。

  改动后的篇章,删除了很多描述和历史背景,文章内容大幅度缩水,连余秋雨原本的那种看起来很牛掰很气势汹汹的大段排比段落,也几乎消失不见,我记得我小时候,还很装逼地背诵过很多念起来朗朗上口的段子啊,这会儿怎么都木有了啊摔!

  与原来的篇章相比,新版中的文,无疑是更加简洁,更加明快爽利的。但即使如此,作为文字控的我,还是在新版中找到了独属于原来余秋雨风格的几个句子,分享一下聊作为纪念吧:

  “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院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随着一阵烟尘,有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阳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