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教案设计(3)

时间:2021-08-31

  二、整体感知课文

  要点设计: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基调

  方法设计:阅读实践、归纳概括

  思路设计:先让速读整体感知文章,再布置阅读思考题:作者对废墟怀有怎样的感情?文章的基调是什么?然后请学生回答

  学生速读(五分钟),提问

  学生回答:作者对废墟既怨恨又喜爱,佐证为文章开篇的第一句话:“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它的侧重点在“寄情废墟”,这句话同时也奠定了本文抒情的基调

  三、理清文脉

  要点设计: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设计:朗读法、讨论法、归纳概括法

  思路设计: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依次找出各个部分中能表明作者深刻见解的语句,以此总结文章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由于文章内容较长,所以安排分组完成)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总写“寄情废墟”的原因

  表明作者深刻见解的语句:

  “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我的记忆”;“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 “废墟是归宿”,“废墟是起点”,“废墟是进化的长链”“废墟有一种形式美,把拔离大地的美转化为皈附大地的美”“废墟就是建筑的黄叶”

  讨论交流:作者对废墟的态度为什么既寄情,又诅咒?

  教师归纳:我“诅咒废墟”是因为,废墟中有屈辱有血泪有衰亡有痛苦,它代表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所以,作者诅咒它然而我又“寄情废墟”,因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是用废墟作为奠基的,废墟完成了它的经历,它老了,它死了,但作为一种存在,它的意义不同一般的沧桑美,它的历程给人以启迪,它悲剧给人以心的震撼,它让现代人沉静、反思他的沧桑美转化为沧桑的力量,撑起现代的构建废墟充满了力与美,所以作者又“寄情废墟”,而这种情感正是文章所表现的主旨

  第二部分:废墟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应当有选择地保存和修缮

  表明作者深刻见解的语句:

  “假饰天真是最残酷的自我糟践”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以过程――这就是人类的大明智”

  “并非所有的废墟都值得留存否则地球将会伤痕斑斑”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并非所有的重建都值得否定”

  “不管是修缮还是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

  讨论交流:为什么“没有废墟的大地”反而会“太挤了”?

  教师归纳: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物质文明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大地上高楼林立,然而这些高楼更伫立在人们心里人们在忙碌中荒芜了精神家园,成为无根之人而废墟的丰富而凝重的特质会使浮躁的现代人静心,废墟的前车之鉴令现代人反思因此,如果没有废墟,拥挤的不仅是大地,更是人们的心田

  第三部分:写废墟具有悲剧文化价值,应当正视

  表明作者深刻见解的语句:

  “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

  “废墟不值得羞愧,废墟不必要遮盖,我们太擅长遮盖”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

  “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

  “诚恳坦然地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只会更沉着”

  “中国人若要变得大气,不能再把所有的废墟驱逐”

  讨论交流:“中国历来缺少废墟文化”什么是废墟文化?

  教师归纳:废墟文化即悲剧文化,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悲剧,总想逃避,驱逐废墟,掩盖悲剧,殊不知“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只有“坦然承认奋斗后的失败,成功后的失落”,我们才会更沉着、理智,因此,容纳废墟,才能正视历史,创造未来

  (放映圆明园废墟图片)

  第四部分:废墟具有现代文化价值,应该容纳

  表明作者深刻见解的语句:

  “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废墟,辉映着现代人的自信”

  “废墟不会阻遏街市,妨碍前进”“古代的废墟,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

  讨论交流:为什么说“废墟的留存,是现代人文明的象征?”

  教师归纳:如何对待废墟所代表的的历史,是一种文化价值的取向和文明程度的象征文明程度越高,就越能容纳废墟,正视废墟所拥有的“历史文化”、“悲剧文化”和“现代文化价值”

  总之,文章以“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开篇,道出了写作本文原因它既是本文的“文眼”,又是全文的总纲,是作者多方评述废墟的基本出发点文章的四个部分,既独立又有联系,以“寄情废墟”为中心,从历史的真实性、悲剧的意义和现代文明的需要等几个方面对废墟进行审视评述作者的思想纵横驰骋,呈现出一种积极的跳跃性,文章在材料的安排上是一种跳跃性的横式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