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秋雨的散文创作特点(2)

时间:2021-08-31

  二、通过历史文化名人来感慨和反思

  在历史长河中遨游、在古今中外游走的余秋雨,对历史演绎的感悟是内心的由衷,是随心所欲之作,他借助历史名人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不断自我反思。在余秋雨一生的苦旅中,和一个个历史名人进行了真心的交流与沟通,在恳切的交谈中,共同探讨生命的真谛。比较典型的就是《苏东坡突围》一文,文中体现了他对苏东坡先生的无限崇拜之情,他会为东坡先生被小人攻击而愤慨,通过他的这种愤慨之情也让作者感慨中国人不懂爱惜自己,从而引发无限的伤感的情怀。

  余秋雨心中总是怀有作者,无论如何在历史长河中游荡,他总是将作者放在自己的心上。在与古人对话之后,余秋雨以对话式的议论向读者介绍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这不仅让作者被感亲切,同时也增强了散文作品的现实感,使得文章的张力和空间得以拓展。对作者来说这更具有吸引力。

  三、通过抒情的写作手法来议论

  较其他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而言,余秋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议论抒情略显不同,余秋雨散文中的议论有其独特的风格,首先它以议论为主,再辅之以抒情手法;此外,巧妙的通过抒情的方式,把所要议论的问题完整的体现出来,这种抒情和议论的有机融合,更为其散文增添了些许睿智,增加了几分情趣,从而给读者以精神上的享受。

  余秋雨除了利用抒情的写作手法来议论之外,其语言上体现出来的典雅、灵动以及对语言超强的领悟力和驾驭能力,是其散文创作中的另一个亮点。

  通过阅读余秋雨的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雅致的语言美,也许更能吸引读者的是在这些优美语言的背后还包含着历史的理性,这是一般的写作者难以企及的。

  余秋雨除了运用语言的巧妙之外,在创作的过程中他还把对偶、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了有效的整合。排比的巧妙运用一方面增强了表达的力度和气势使作品的语言不在矫情,相反是更具张力;另一方面,他在散文创作中还注入曲折动人的小说手法和立体的戏剧剧场效果。在其代表作《道士塔》第二节中,就有人物,有动作,有语言,有道具,甚至有音响和不同颜色的舞台背景,像散文、像小说,更像戏剧剧本

  总之,余秋雨散文创作中,注重的是对历史文化的解读,强调的是对经典的诠释,即便是没有相关学理的支持,其散文也一样能够十分形象,它的题材之宏大,可以说是无所不纳,并最终体现于文化上,也是因为此,才让我们感受到其作品风格和和其他著名散文家作品风格的不同,从而被称为是真正的文化散文,其特色之独特,更赋予了余秋雨当代散文史中极富特殊贡献的文化散文家。  参考文献:

  [1]徐赣丽.历史语境中的文化人与旅游[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严冰.论余秋雨历史文化散文[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