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余秋雨散文的写作特点与文化理想(3)

时间:2021-08-31

  三、余秋雨散文的艺术手法

  “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词汇丰富、行文严谨、驾驭文字的能力十分强。而余秋雨散文的语言文字之所以有如此魅力,在于十分注重文字的动感和意境,有时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一幅生动的图画来,用“诗中有画”来形容余秋雨先生散文的语言特色一点也不过分。”⑧《风雨天一阁》中有一处细节描写:“一天公务,也许是审理了一宗大案,也许是弹劾了一名贪官,也许是调停了几处官场恩怨,也许是理顺了几项财政关系,衙堂威仪,朝野声誉,不一而足。然而他知道,这一切的重量加在一起也比不过傍晚时分差役递上的那个薄薄的蓝布包袱,那里边几册按他的意思搜集来的旧书,又要汇入行箧。他那小心翼翼翻动书页的声音,比开道的鸣锣和吆喝都要响亮。”⑨淋漓尽致的描写仿佛把读者带入了历史的长河,真切感受到范钦日常生活的点滴经历,从而将范钦本人身上凸显的文化人格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来。

  作者在描写主人公时,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从而让读者对其理解更加全面。作者用两个人分别作了对比,一位是丰坊,另外一位是范钦的侄子范大澈,两位都是颇有成就的藏书家。这些人对藏书都有强烈的愿望,但最终没能取得范钦的成就。而后作者分析了具体的原因,“范钦的社会人格比较强健,只有这种人才能把文化事业管理起来。太纯粹的艺术家或学者在社会人格上大多缺少旋转力,是办不好这种事情的”。⑩在这里作者通过对比的手法,又一次加深了读者对其描述的主人公的认识,“范钦身上所支撑着的一种超越意气、超越嗜好、超越才情,因此也超越时间的意志力”。11正是他的这种品质,让脆弱的文明在战火和各种艰难的困境中最终得以保存。同时作者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而又丰满,也正是来源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文学视角。

  四、余秋雨散文的文学意义

  余秋雨凭借着自己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以及丰厚的文化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写出了大量优秀的散文。他的作品以丰富多彩的视角呈现给读者,读者可以把他的作品当作历史地理辅导材料来读,也可以当作游记来看。他的散文从个人生命的真切体验中寻找源泉,并且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文风。从他的散文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深切的民族忧患意识,作者摆脱了自我的小天地而表现出一种更为博大的情怀。文章所涉及的很多重大题材都表现出了作者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及中国文人的深切关注。这种讲述中国文化内涵的散文深深吸引着当代许多读者来阅读,读者跟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见证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留给我们珍贵的遗产,也跟随着他感受中国文化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所经历的凄风苦雨。

  尽管作者在有些散文中抒发了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丧失的深切悲哀,但是在作者内心依然深切渴望着年轻的一代能够更多承担起继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最终能够使伟大的中华文明走向新的复兴。而“理解余秋雨,不能简单地把他看成是一个读万卷书、走万里路的学者,作为文化学者的余秋雨,他紧紧地把握着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脉络,融哲思、才情、诗心为一体,以独特的人文视角,独特的艺术感受,将自己的思考变成了大众的思考。他的意义在于,他在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入整合和思考的过程中,不仅把历史文化、世界文明、自然风景与人的精神生命联系了起来,而且,他不断地提醒着人们,要坚守人的勇气、尊严、道义和良知”。12因此,年轻一代的学者和广大民众都应该放眼未来,增强对于促进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