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行学者余秋雨

时间:2021-08-31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生于浙江省余姚县,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散文家。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文化旅行学者余秋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文化旅行学者余秋雨

  【作家亮相】

  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今属慈溪)。著名文化学者、戏剧理论家,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国内外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

  他1985年辞去院长一职,以亲身历险考察国内外各大文明为人生主业,成为一位富有使命感的文化旅行学者。他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用现代文化意识关照历史文化遗迹,在关照中体悟,在体悟中反思传统文化,进而来传达自己对文化的独特的诠释。已被公认为目前全世界各华人社区中影响力最大的学者之一。

  他所著经典的文化散文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等,长期位居全球华文书畅销排行榜前列,开启一代文风。他的著作通常有如下的特色:

  深厚的内容――包括知识的、文化的、审美的、学术的等;

  精巧的结构――常常是人文景观、历史故事、现代性批判和文化感伤浑然一体,吐纳自如;

  贵族的气质――即充满自信、理性、从容和智慧;

  宏大的叙述风格――往往是历史与现实交织,多个事件碰撞。

  【作品展厅一】

  永恒的坐标

  终于来到了奥林匹亚。

  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森、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得越来越齐整,空气中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的清香。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无数苍老的巨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年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

  这条大街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为了人类的健康。

  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腊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抬头仰望昂首云天的无数石柱,不能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

  走进一个连环拱廊,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行斜坡,能坐四万人。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

  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地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智力的健康毋须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等领域,我们至今仍是用希腊的基础话语在思考;肢体的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天全世界还在以奥林匹克和马拉松的名义进行体育竞赛,希腊的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发挥到极致然后集合在一起,才是他们有关人的完整理想。我不止一次看到出土的古希腊哲学家和贤者的全身雕像,大多须发茂密,肌肉发达,身上只披一幅布,以别针和腰带固定,上身有一处袒露,赤着脚,偶尔有鞋,除了忧郁深思的眼神,其他与运动员没有太大的差别。别的文明多多少少也有这两方面的提倡,但做起来常常顾此失彼,或流于愚勇,或流于酸腐,或追慕骑士,或仿效寒士,很少构想两相熔铸、两相提升的健全状态。因此,奥林匹亚是永恒的世界坐标。我历来认为各种伟大的文明都自成结构,很难拆开了作局部比较,但在奥林匹亚,我明确无误地感受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差距,而这个差距的产生,不是由于局部,而是关及人的整体。中华文明较少关注个体意义和机体意义上的自我,在人际关系上做了太多的文章。结果,真正的健全缺少标志,缺少赛场,只有一些孤独的个人,在林泉间悄悄强健,又悄悄衰老。

  (选自《千年一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