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散文基本特点

时间:2021-08-31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问世以来,名声鹊起,受到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好评和关注,他相继又推出了《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开创了余氐大文化散文的新路子,不仅对当代散文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他散文中的文化批评、人文反思、人性溯源也引起了文化学术界的批评和讨论,见仁见智,葆贬皆有。在文学退潮的时候,他的散文大多是畅销书,特别是《文化苦旅》十年来稳居畅销书行列,盗版书也居前茅,余的所有文学作品都被盗版。

  余秋雨是学者出身的作家,又是作家中有影响的学者,还是目前为止旅行最多的文化人,他不仅走遍了华夏大地,还游遍了亚欧大陆,可称为华夏第一学人。他阅历较丰富,出生浙东乡村,在上海受过良好教育,下放农场劳动,文革曾卷入石一歌写作组,小试锋芒,后潜心教学,成为年轻的戏剧文学理论家。又被推上学院院长的位子,体会了官场春秋。

  九十年代辞官“下海”,专心文化研究和散文创作。其散文结论宏大,知识渊博,古今中外,直逼人性。他将厚重的历史用华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优美的风光,风趣的议论包装起来,一下成了最畅销的文化食品,不仅在文学学术界,更受到大众的喜爱。其作品多次获得海内外文学大奖。但有趣的是余秋雨又是一个争议最多的作家,近年来,他受到批评也是空前的,有从质问余秋雨为什么不忏悔;有人评说余秋雨的散文程式化,虚假化;有人抨击余秋雨好为人师,处处以学者、导师身份说教,是矫情,狂妄。可以说出现了一种“余秋雨现象”。

  笔者也是余秋雨散文的爱好者,既不同意一些批评者对余秋雨的带有情绪化的批判,甚至是人身的攻击。也不认为余的散文就是西方如来宝座上的真经,完美无缺。余秋雨真的成了导师?他只是文化拓荒者,文化建设者。他是个性情中的学者,他是个行呤诗人,他的作品总体是他人格的真诚表露。要想客观评价余秋雨,只能从其作品入手,作一客观入理入情的分析,才能服人服已,推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

  中国的散文创作从春秋的诸子百家至今天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出现了许多散文大家,庄子和孟子,司马迁,唐宋八大家等;留下了无数的佳作,《古文观止》只是一个侧面;湧现了风格不同的流派,什么性灵,什么公安,什么风花雪月,什么匕首投枪;写散文无非是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几种手法,无非讲究情景交融、形神相聚,形散神不散。散文的定义又是无界定的,除了诗歌、戏剧、小说,几乎包罗万象。散文是最好写的,小学生都会,但散文又是最难写的,难在写出新意,写出真情。散文没有什么情节,吸引读者也是难的,但余秋雨的散文一度席卷大江南北,海峡两岸,余秋雨的散文好在什么地方?余秋雨的散文有什么特点?余秋雨靠什么打动读者?这是我读余秋雨常常思索的。武林高手一般都有绝招,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武林界有十八般兵器,刀枪剑戟,样样精通的人是很少的。我感觉,余秋雨的散文运用了多种手法,其来源都有师传,但经其组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套路,我称之为余氐套路,从《文化苦旅》到《行者无疆》,余秋雨的散文一般运用了八大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