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中国文字与余光中附答案(2)

时间:2021-08-31

(1)下面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余光中整个青年时期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人”,屈原、李白、济慈、雪莱、钟鼎文、邓禹平等人都曾是他的精神家人,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B.余光中到美国留学,内心非常不愿意。异地他乡的孤寂,母亲的去世,他自己新婚不久,孩子刚出世,匆匆而别让他很不舍,每晚他都盼望着能够回到台湾。

  C.从美国回到台湾,余光中已经三十六岁,相比大器早成者,他感叹自己“老而无成”,丧子之痛加上他对于“我是谁”的质问,使他心力交瘁,对前途、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D.余光中在回忆《乡愁》创作时说,“不是因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为离开大陆二十多年,这种感觉在心里也就酝酿了二十多年”,表达出一种对祖国的深情。

  E.余光中重游垦丁时,一路为夫人解释景物,还像小孩子一样打起了水漂,而且还传授诀窍,这是童心未泯的表现,也是对女儿的深切怀念。

(2)余光中少年立志“将来一定要当作家”,最终成为中国文字的炼丹人。请结合文本,分析促使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6分)

(3)余光中的许多诗歌,包括为海内外读者所熟知的《乡愁》,被杨弦拿去谱曲并引发了台湾校园民谣风潮。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余光中诗歌能够引发民谣风潮的原因。(6分)

(4)记录余光中日常工作、生活状态的纪录片以《逍遥游》为题。为什么说余光中是“逍遥”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2.(1)(5分答案:A D(选A得3分,选D得2分,选B得1分,选C、E不得分。B“内心非常不愿意”属无中生有。 C“对前途、生活失去信心”依据不足。 E“对女儿的深切怀念”分析不当。)

  (2)①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余光中从小跟随父亲和舅舅学古文,李白、杜甫等人都给他一定的影响。②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比如济慈、雪莱等人对他影响很大,他也曾在美国留学。③勤奋的诗歌创作。青年时代和朋友创立“蓝星诗社”,不断进行诗歌创作,到晚年依然笔耕不辍。④性格开朗而意志坚强。面对误会与痛苦,他幽默对待;面对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他依然坚强前行。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①形式方面,融入了西方音乐节奏,极具节奏感和旋律感。②内容方面,他的诗歌情感真切,内容丰富,有思念大陆之情、客居他乡的孤独,以及自己心中的不平等,特别能打动人。(每点3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①在创作中随缘。创作上已经摆脱了束缚,写作题材全凭缘分。②生活上童心未泯。在故地重游中,余光中童心大发,率性而为。女儿发生车祸,他心情郁闷,但听到小学生读诗,又开心地给予指导。③用幽默化解误会和痛苦。对于李敖的批评,他懂得幽默比愤怒有用。④不再质疑自我,有成熟的自我认识。对于“我是谁”的问题,余光中早已不再质疑。只是报以淡淡的微笑,达到了忘我的境界。⑤写作自如,母语熟练,一气呵成。写作时争取写、改、誊一次完成,散文则修改很少。(每点2分,答出四点即可,共8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