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不要因政治而牺牲五千年文化(3)

时间:2021-08-31

  记者:你认为华语文学评奖怎样才能像诺贝尔文学奖那样成为权威?

  余光中:诺贝尔文学奖因为是西方语系的,重心在西方,所以自然会有所偏向。这是中国人很难拿奖的原因。

  大家注意,在全世界只有4亿人讲英语,而中国光讲母语的就有13亿人。我们的潜力很大,但一个奖项必须要有公信力。华语文学的评奖有没有公信力要解决三个条件:一是谁来办?二是谁得奖?三是谁来评?

  记者:网络词语的流行对于华语文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余光中:网络词汇的流行对现在年轻人影响很大。母语是我们的根本,不能荒废。尤其是文言文,学生必须学一点。“五四”以后,虽然我们用白话文写作,但文言文流下来的财产很多,比如几千个成语,大家一听就懂。像周杰伦的一些歌,歌词就有旧诗词的底子。

  知识扩展:余光中听听那冷雨

  《听听那冷雨》是著名诗人余光中的散文作品。这篇散文抒写的是深深的思乡情绪,这种乡情主要是通过雨声的描写流淌而出的,借冷雨抒情,将自己身处台湾,不能回大陆团聚的思乡情绪娓娓倾诉,但另一方面这种乡情也表现在他在文中化用的诗词里面,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趣在被赋予生命的冷雨中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代表作品,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茶花赋》之于杨朔一样,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

  文章虽说通篇写雨,写愁,写离怨,但决不惜那朦朦的愁云蒙蒙的雨幕来晦涩自己的观点,他勇敢地涉足以让庸人却步的政治湍流,有意让作品的社会意义、美感价值经历洗礼和考验。此文开篇,作者便将在凄风冷雨中产生的单调感顺势行延为对历史与现实的喟叹:“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想这们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这妙喻准确、简赅、新鲜,下笔时全然不想着会开罪于何人,只是让艺术把真情实感馈返给现实——它的母体。大凡真爱,便不必讳言,无须粉饰,且读这一句吧:“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据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这声音来自台北,1974年。不是“箴言”,却是“真言”!想当时,正统作家群中诗以“莺歌”,文以“燕舞”不乏其人,愧杀,愧杀!用艺术伪装现实,艺术只能沦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