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3)

时间:2021-08-31

  三、圆润飘逸的流畅美

  余光中这类诗,大都随思绪的流动,信手写来,一气呵成,节奏和谐自然,声韵柔婉圆润,犹如行云流水一般。《小木屐》写看到长大的女儿奔男友而去的背影,心中几分欣喜,几分失落,几分嫉妒。“看着我女儿 / 高跟鞋一串清脆的音韵 / 向门外的男伴 / 敲叩而去的背景 / 就想起从前 / 两根小辫子翅着 / 一双小木屐 / 拖着不成腔调的节奏 / 向我张开的两臂 / 孤注一掷地 / 投奔而来。”全诗看似平淡,有点随意,有点散文化,但诗中鲜明的形象,精炼的语言,明晰的思绪线条,流畅的音乐节奏,都充分显示了诗人炉火纯青的艺术技艺和娴熟的文字驾驭能力。这类诗,在余光中的诗作中占了较大份量,它们大都短小精悍,反映作者超然的人生态度,清澈淡泊的心境和天人合一的怡然情怀。《布谷》、《松下无人》、《山中暑意七品》都是上乘佳品。

  四、沉郁顿挫的错落美

  余光中显然也是一个受西方意象派影响很深的诗人。他的一些诗,强调意象的提炼,却不顾及诗作的自然节奏,甚至诗句的本来结构也被刻意阻断,前后诗句似连非连,节奏上一波三折,起伏跳宕,富于较大弹性,开成凝滞挫顿之音乐美。《你仍在中国》:“等冷了密西根的碧澄澄 / 情人 / 你仍在中国,亦无秋季 / 雨中,亦无松果落地 / 的中国,铜驼,铁塔 / 皆已倒塌,皆已倒塌 / 的中国,你仍在中国,等冷 / 匍匐在神经质空鱼网 / 等也等不到一片鳞,一片鳞 / 唇焦,眼涩,心痒 / 听潮起,潮落,疑其疑幻的音乐……”作者自谓为中国的情人,表现对故园的痴心,虽身在异邦,却仍情系中国,一如在国内,但毕竟不是,所以诗人的想思疑真疑幻,思绪是错杂纷乱的,表现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便自然是凝滞顿挫,似断似连。

  以上对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作了粗略的分析,当然,这绝不是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的全部表现。事实上,余光中诗歌的语言风格多样,音乐化和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很难在一篇文章中穷其所有。如果把余光中的诗用音乐的形式来作一个简单的类比,则他的诗有的是气势恢宏,奔放豪迈的交响乐,有的是悠扬徐缓,飘逸柔婉的小夜曲;有的是明快流畅、和谐圆润的丝竹声,有的是起伏跳宕、沉郁顿挫的弹奏曲。古典与现代交易交汇,东方与西方融合,形成他诗歌绚丽多彩的音乐美特点。

  最后,还要着重强调的是,诗歌的音乐美,虽然鲜明而突出地表现在诗歌的语言形式上,但更是深蕴于诗歌中诗人内心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自然流动变化。语言形式上的音乐性,只有依存于诗歌的内在情绪,即诗人内心的节奏,才能真正具有艺术感染力。正如郑振铎所说:“有诗的本质――诗的情绪与诗的想象――而用散文来表现的是‘诗’,没有诗的本质,而用韵文来表现的决不是‘诗’。” ②余光中的诗歌之所以有那么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富有强烈的音乐感受,正是因为诗人心中有诗,无论用何种语言形式,都是诗人内在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特定的思想内容附丽于特定的语言形式,才能形成特定的音乐美。余光中的诗的音乐美的不同表现,正是由诗人内在的不同思想感情所决定的。他的诗时而白浪滔天,时而涓涓细流;时而磅礴如雨,时而轻柔似风,都是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语言形式的完美统一。“一切的艺术都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③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外在表现。纵观余光中的所有诗歌,都完美地体现了这一艺术原则。虽然他的诗歌的语言形式是多样的,但和谐自然是其本质特征。理解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余光中诗歌的音乐美的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