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乡愁》的哲学美浅析(2)

时间:2021-08-31

  有矛盾 才有丰富含蓄 无穷无尽的回味

  矛盾的普遍性,在诗中多角度多方位的表现,“愁”字贯穿了诗人的一生,可谓“一生离别,一生愁”,可见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普遍性还体现在作者将母亲、妻子和祖国的思念,眷恋之情熔于一炉。而母亲、妻子与祖国大母亲的共性都具有伟大的母性,这样情感细腻,倍感亲切的母性,让游子更加思恋。《乡愁》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重叠词运用,除了音乐美之外,“小、窄、矮、浅”共同表达了最家常最普通的游子的凄凉和思念,其共性让读者感受到真实和亲切。

  矛盾的特殊性,使诗呈现给读者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年幼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体现了母子亲情,难分难舍;第二小节小节,同胞成年后,告别新婚的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抒发的是男女的爱情,让人牵肠挂肚;第三小节,生死离别,阴阳相隔,母子不得相见,体现了诗人难以释怀的思念;第四小节,祖国不能统一,亲人难以团圆,抒发了诗人渴望两岸统一的爱国情怀。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在诗中也多有表现,同时乡愁,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感悟不同;同是一个“爱”,诗人表现的有母子之亲情,有男女之爱情,也有对祖国的大爱;诗的第一小节“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和第三小节“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同样的对母亲的思念切实那般的不同。一个是生离,虽愁却充满了期待;另一个却是死别,阴阳相隔,永不能见的痛苦,这种矛盾的特殊性才让一首小小的诗,丰富多彩,给人无限的回味。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将诗歌与哲学密切相连,是乡愁用哲学赋予了诗的灵魂,用诗给了哲学生命,才使有生命的哲学更诱人,有灵魂的诗歌更魅力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