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岳阳楼记》艺术手法(2)

时间:2021-08-31

  第二,文中第三、四节所写的迁客骚人在阴晴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登楼观湖的“览物之情”,这既是对上文所谓“岳阳楼之大观”进一步地具体描写,更和刻在岳阳楼上的那些“唐贤今人诗赋”相照应。这就使文中所写的洞庭湖胜景更成为“岳阳楼之大观”。

  第三,某种程度上讲《岳阳楼记》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即托“岳阳楼之大观”,言作者胸襟抱负之志。所以文中第五、六节就紧承上文,运用逆反思维,写不同于迁客骚人的“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高尚情怀和自己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这些内容看似与写岳阳楼没有任何关系,其实不然。因为这些内容是由前文写迁客骚人登临岳阳楼观览洞庭湖胜景而表现出来的“以物喜,以己悲”的精神操守而自然联想出来的,并且这里所写的“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怀和上文所写的迁客骚人登岳阳楼看洞庭湖胜景而表现出来“以物喜,以己悲”的精神操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这篇文章自始自终都是写迁客骚人登临岳阳楼观览洞庭湖而生的“览物之情”,所以全文都没有一句真正的离题之笔。同时,作者在这里也是借“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高尚精神,呼应文章开头,赞誉虽遭贬谪但仍积极有为并重修岳阳楼的好友滕子京,这就使这些内容更与岳阳楼有了紧密的联系。

  有人在网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岳阳楼记>为何不写楼》。该文从分析《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入手,认为范仲淹在自己的这篇名文里之所以记楼不写楼,原因有三:一是为了规避政治风险。因为滕子京是个有过经济前科的人。范仲淹对他这次重修岳阳楼有没有再次犯科,心中没底,所以他不敢写歌颂岳阳楼的文章。否则,一旦滕子京这次再被人抓住贪w工程款的把柄,自己难免就会受到牵连。二是为了借此机会向皇帝表忠心,让皇帝早日起用自己。三是为了勉励好友滕子京好好修养,再也不要做违法之事。按照此文观点看,范仲淹岂不成了一个患得患失、明哲保身的人,一个对皇帝不讲原则、阿谀奉承的人?而范仲淹的这篇名文,自然也成了作者的吹牛撒谎之作。这显然是对范仲淹高尚人格和范仲淹这篇千古名文的极大污辱,同时,它更是与这篇文章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旨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