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有感

时间:2021-08-31

  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怀宏志,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读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有感,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010zaixian.com/wenxue)。

  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奇葩,是以“记”为题的抒怀达志之作,是为表述其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散文名篇。其作品不仅记叙写景生动感人,议论说理更给人以启迪和借鉴,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

  一、忧国忧民 为官正气

  两位作者写作时处境有相同之处,两篇文章的写作年代一致。范仲淹一生为国为民,他文武双全,曾带兵戍守西北,抵御西夏,连敌人都说他“胸中自有百万甲兵”。“燕然未勒归无计”、“将军白发征夫泪”,就是他戎马生涯时的真实写照。他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后,提出十条治国建议,重在整顿吏治,因此触怒了权贵,受到诬陷,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贬到河南邓州做知州。欧阳修为范仲淹辩诬上书朝廷,夸赞范仲淹是“天下至公之贤”,也遭到奸佞诬陷,被贬到安徽滁州作太守。因支持范仲淹被贬的还有滕子京等人。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出知邓州后的第二年(即庆历六年),岳阳楼重修工程完工,被贬到岳州做知府的滕子京请范仲淹作记,说:“山水非有楼观登临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范仲淹遂写成此文。欧阳修写《醉翁亭记》也恰恰是这一年,此时他也已被贬到滁州作太守,与琅琊寺的住持智仙和尚很要好,智仙和尚专门为他在上山的路旁盖了一座亭子,欧阳修为人旷达,自称“醉翁”,便将所建之亭命名为“醉翁亭”。且与民同游,“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于是其笔下便出现了回肠荡气的《醉翁亭记》。因楼而记,因亭为文。楼亭有幸,斯楼斯亭因记因文而名闻天下。

  虽然遭到贬谪,面临逆境,范仲淹、欧阳修等人丝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始终把眼光关注着百姓。所以文中他们都是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为地方的百姓谋福利,政绩卓著。不到一年时间,滕子京使岳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范仲淹在邓州开仓赈灾、兴修水利;欧阳修在滁州施行“宽简之政”和仁政爱民之策,使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