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艺术手法解读(2)

时间:2021-08-31

多用对偶句以写景状物。

  “衔远山,吞长江”。

  这个对偶句由两个动宾语组成。动词“衔”、“吞”相对;有动态和活力,表现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形容词“远”、“长”相对,名词“山”、“江”相对,对仗极工。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气势。从修辞看,既是对偶,又是拟人。试想:湖中之山那么远大,却像把一片饼干衔在嘴里一样;万里长江却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么生动,气势多么磅礴。六字描绘“横无际涯”的洞庭,堪称绝唱。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这两个对偶句,均由两个主谓短语组成。第一句“北”和“南”是表示方位的名词相对。“通”,通向;“极”,到达,动词相对。“巫峡”、“潇湘”,名词相对。第二句“日星”、“山岳”是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两者均为主语。谓语“隐曜”、“潜形”是两个动宾短语。两个句子不论从词组看,还是从每个字看,都是相对甚工的。  从意义上,第一句写岳阳楼的地理环境,交通四通八达,故“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为下文写雨、晴两段作铺垫。第二句极写雨中迷蒙的日、星、山、岳,渲染萧索悲凉的气氛。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这个对偶句,上下句均为两个动宾式组成的并列短语,对仗甚工。写“迁客骚人”面对“满目萧然”的阴雨,“连月不开”的洞庭景色所产生的“感极而悲”的心情,极深沉,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本文所运用的对偶句,不仅对仗工整,含意深刻,且句法多变多样,多姿多彩。这一特色和全文其他因素共同组成这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佳作。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