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准备:

  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以奥运为话题,通过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

  2.板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

  3.毁灭意味着什么?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

  2.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体会情感,引导质疑

  1.齐读第一段,从文字中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

  2.重点品析:不可估量,体会作者痛惜、愤怒的思想感情。

  (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研读感悟,升华“爱”情

  1.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借助文字你能看到什么,然后选择最吸引你的一处,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学一起来交流。

  2.学生自学并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第二自然段:

  重点理解:众星拱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

  第三自然段

  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抓住“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

  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

  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

  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第四自然段:

  1.过渡句:……不但……还……

  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

  3.师: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了,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

  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

  1.放录像。

  2.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读最后一段,读中品味“凡是、统统、任意”等词。

  3.思考: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

  1.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

  2.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老师想,你们的心里有的不仅仅是爱和恨,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3.总结升华。

  六、作业

  1.观看《百家讲坛》阎崇年老师《清十二帝疑案之咸丰下》。

  2.完成课后选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所学。

  1.听写“估量、殿堂、销毁、玲珑剔透”等词语。

  2.积累词语。

  二、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进一步感受圆明园。

  三、积累佳句。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揣摩写法。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绘昔日的辉煌?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五、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习作的要求,指导学生学写读后感。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2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震撼人心的作品。文章用墨不多,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较大。语言准确而概括。每个读过此文的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遗憾情;每个读过此文的中国人,都会为圆明园的毁灭心升耻辱感,激起浓浓爱国情。而这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与作者、教者产生共鸣;为了落实新课标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目标。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以下四方面内容:

  1、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读文贵有疑培养学生读文问难的阅读习惯,鼓励学生在质疑──解疑──回读的阅读过程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2、关注写法,积累运用:

  针对高年级学生特点,讲文更要渗透写法。真正做到读写的结合。

  3、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有的专家说:读的过程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过程。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对读、引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引导学生读中理解、感悟。

  4、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对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侵略者入侵的丑恶行径理解。更好地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

  本案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指导学生搜集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习讨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同时学习了文章出现的重点词语,并理解了他们的意思。鼓励学生在初读之后提出问题。解决一些例如词语方面的简单问题。激发学生深入读文,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⑴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⑵ 引导学生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 关注整体,以疑激趣。

  ⑵ 重视读文,读中自悟。

  ⑶ 电教媒体,从旁辅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激起爱国的情怀。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一、初读质疑,以疑解文: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齐读课题。

  圆明园前后两个字音同,但写法不同。前面的圆是团圆的圆;后面的园是花园的园。注意他们的写法。

  2、让我们再读课题。

  3、根据你初读的感受,如果让你在题目的后面补充一句话,会说什么?

  投影:

  圆明园的毁灭。

  4、书上是怎样说的?(第一段)指读: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5、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外资料补充,多读书。)

  6、学生自学。

二、品读解疑,突破难点

  解决不可估量这一问题:

  1、园林的布局宏大:

  (分三个园,众星拱月)板书:

  布局。

  圆明园的面积350公顷,相当于100个足球场。

  将这种感受读出来,指读。

  指导朗读。

  2、园林的建筑宏伟:

  (有许多美景)板书:

  建筑。

  ⑴ 请同学们静下心来,再次默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是用什么样的写法为我们介绍这些景物的。

  板书:

  有也有还有

  不仅有还有

  对比手法:建筑的风格多。

  ⑵ 老师引导:

  让我们一起回到140多年前,假如,你是这座园林建筑的设计者、建设者,漫步园林内,你有着怎样的情感?

  投影: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投影第五段最后一句,指读。

  ⑶ 我们再回到140多年前,走进这人间仙境,你又会有怎样的情感呢?谁来为我们读读第三段。

  播放录像,这是人们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还原了圆明园的过去。看后,你最想说什么?

  ⑷ 带着你这些感受,该怎样读好这一段话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回读。)

  3、历史文物的珍贵。还有什么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板书:

  文物。

  ⑴ 据你了解,圆明园都有哪些珍贵的文物呢?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数量多。

  用个成语来形容他的种类多。

  (喜欢哪个词语,赶快把它记下来。)

  ⑵ 放投影,造型精美的奇珍异宝:

  这不可计数的历史文物,上自( ),下至( )。师生对读。

  它凝结着我们的历史呀!这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早已被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如今大部分不止散落何处?你有什么感受?(惋惜,气愤)

  如果现在再读这句话你会怎样读?投影第一段。

  ⑷ 圆明园浓缩的是什么?用一个词说说。

  投影:读第一段。

三、体会耻辱,激发情感

  1、同学们,历史不会忘记,就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英法联军究竟干了些什么呢?──你们读读第五段。

  听师范读,(隐去重点词)你眼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现在你们读,注意将老师没读的词语读清楚。

  此时你眼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散谈,品重点词。)

  此时你内心涌动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2、是呀,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我们这座曾是皇帝居住的寝宫,就被几千名外来侵略者肆意践踏、烧杀抢掠,──放录像。

  这场大火都烧掉了什么呢?

  (生散谈。)

  你现在又有了怎样的情感?

  (耻辱。)

  我们应该记住什么呢?

  (散谈。)

  3、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课文只用了很少的笔墨描写毁灭的过程,而用了大量的优美的语言来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作者的用意何在呀?

  小组讨论。

  4、投影,第一段:

  指读,你想通过读告诉大家什么?

  5、总结:

  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圆明园的毁灭警示了我们什么?我们应该从历史中读到些什么?希望课下大家展开学习和讨论。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有也有还有

  建筑:不可估量

  文物:不仅有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