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崧舟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随感(5)

时间:2021-08-31

  生:(提问,主要内容是对强盗的质疑,对清政府的质疑,关于圆明园的其他一些问题5~6个。)

  师:王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圆明园的资料,这是我在网上下载并整理的,能解决大家的部分问题。

  生(读课外材料。)

  以下为师生就一些让人震撼的数字进行对话交流。比如,圆明园生肖塑像的铜首,拍卖价将近一亿人民币。比如圆明园是世界上化时最长的园林──151年。等等。

  在交流的过程中,好多学生神情激动。

  这个板块,王老师也处理得甚为巧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源于文本而非节外生枝,基于需要而非生吞活剥。课外读物成为解决学生问题的有效载体,而贯穿课内与课外的是情感,是对圆明园的深沉的爱。

  五、观看录象,宣泄喷涌而出的情感

  师:就是这样一座的圆明园,就是这样一座的圆明园,就这样被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无情地烧毁了。

  (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象片段,片终,大火不停在画面飞旋扑闪,并响起《江河水》这首比较伤感的二胡曲子,稍后,屏幕上打出一行字:这把火,烧毁了____)

  师:请大家拿起笔来,写一写,这把火烧掉了什么?

  (学生在音乐声中写话。然后师生交流。学生写得很有激情也很精彩,无法一一记录。还是等哪个看过录象的有心人来补充吧。)

  这个片段是本课教学的最亮点,也是整个教学的高潮。王老师在前面几个板块的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学生对圆明园的美丽已经有深刻的体验,而这样美得让人心碎的东西却被无情毁灭,学生一直被压抑(事实上是王老师有意在蓄情──蓄是为了更好的喷)的情感,终于有了喷发的机会。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其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