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火烧圆明园》有感

时间:2021-08-31

   圆明园。曾经的大清帝国的骄傲。却又被大清帝国的盲目愚昧和帝国主义的凶残与贪婪所摧毁。圆明园的毁灭是所有中国人民的损失,但更是世界人民的损失。我们从中不仅看到了曾经璀璨的世界文化的悲惨命运,更让人们看到了帝国主义的凶残与猖狂。圆明园的毁灭满足了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也造就了整个世界的文化缺口。

  圆明园的华美与壮丽绝不逊于法国的凡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圆明园为清代的一座大型皇家御苑,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汇集了当时江南若干名园胜景的特点,融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以园中之园的艺术手法,将诗情画意融化于千变万化的景象之中。这仅仅只是圆明园在建筑方面的特色,其外表华丽壮观,其内补装饰更是奢华耀眼。法国大作家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所有博物馆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各殿堂内装饰有难以计数的紫檀木家具,陈列有许多国内外稀世文物。园中文源阁是全国四大皇家藏书楼之一。园中各处藏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荟要》等珍贵图书文物。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正是因为圆明园的光彩夺目和大清国的腐败无能让帝国主义这些疯狂的掠夺者撕下伪装的皮囊,对圆明园肆意妄为。世界文化就这样被践踏和破坏。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的海淀区不错,但如今众所周知,圆明园不是大清王朝的私人宝藏,圆明园是中国的,但也是世界的。圆明园的毁灭与清政府的堕败众然脱不了干系,但既然说圆明园是世界的,是全人类的瑰宝,那为什么在英法等帝国主义肆意烧抢毁坏圆明园的时候,某些国家却保持沉默,默许他们肆意妄为呢?

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文明是文化的保障。在帝国主义焚烧圆明园的时候,他们毫无羞愧反省之意,相反,他们不顾一切,愚昧而又无知地开怀大笑。他们还不知道他们焚烧的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御苑,而是一座属于全人类的收藏及其丰富的博物馆。圆明园的满目苍夷足以体现出帝国主义的丑陋和无知,他们不但抢走圆明园的宝物,还破坏圆明园的稀世珍宝,最后干脆一把火讲圆明园化为灰烬,让后人去遐想她曾经的奢华与壮美。由此似乎可以看出,同一个世纪的国家,可以有不同的文明,就像同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素质与高度的国民。所以,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承认对祖国心脏附近的财宝有些照顾不周,但我们尽力保护的不仅仅是中国的财富,更是在守卫着全世界的文化宝典。那么,真正认识到文化属于全人类的人又有几个呢?有几个同志肯出来抨击英法帝国呢?历史给了我们

  结果,我们不得不承认,能过拥有保护这一伟大文化的文明还未能拥有足够的力量来抵制那些贪婪无知荒谬的人。与其说清王朝保护不周,倒不如说当时社会的大多数人对文化的不尊重与无知。真正懂得文化的人就是那些学者,甚至那些政府高层人士也淹没在了自身败坏的丑恶之下。这就像敦煌的莫高窟,如此伟大的创作,竟由一个无知小民来打理,顺理成章又是一场痛心疾首的文化灾难。文化是具有内涵包含全人类智慧的力量的结晶,仅靠几个人甚至几个国家的保护是不能完全或持久的。文化是全人类的杰作,需要全人类的保护才回持久和丰富。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灾难,她的破坏不亚于二战或是全球金融危机,文化被毁不一定能被修复,文化应该是永久性的,她一旦被毁,若想要修复,那几乎是不可能的。说她不亚于二战或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破坏,那不仅因为文化的不可修复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更是一个漫长的打磨过程,真正能作为文化保存下来的都是极品,更何况文化属于精神方面的内容,她的深度远高于外在的物质和表象。精神是人类的灵魂,而文化是精神的内涵。十九世纪的一场灾难让已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依旧感到极度的愤恨和莫大的遗憾,然而,二十一世纪不仅仅是社会进步的世纪,也是一个重视文化文明的世纪。我们尽量不用武力去解决是因为我们更加尊重和保护文化。一个世纪前的文化教训已给我们留下太多太多的遗憾。而今,人们努力去维护那些即将随时间而溜走的文化,因为各国人民对文化的重视与尊重,我们拾起许许多多似乎将会要消逝的文化,文化的流失在越来越多的被避免,这些重拾的文化就像是永恒的记忆刻在人们的脑海。各国政府的重视与政策越来越体现出对文化的保护和尊重。在文化面前,我们不仅仅只代表中国,她必须是全世界。因为只有全世界才能撑得起文化的内在力量。 历史的云烟已经消散,但当人们面对着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去思索与想象她曾经的辉煌与壮美时,不知会生起多少莫名的情感。又会用怎样的心情去感受圆明园的高超建筑技巧而不去理会曾经放置其中的无数遗失的珍宝和文化。对于历史,我们已无能为力,但历史所留下来的教训与启发值得后人去为它效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几个人,几个国家,文化是世界的,要受到世界人民的尊重,需要全世界人民去做它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