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分析

时间:2021-08-31

  《圆明园的毁灭》是为了让我们了解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和毁灭的过程,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下面是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分析,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p110-p113的内容,是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令国人感到耻辱的事情,“落后就要挨打。”也在圆明园那熊熊燃烧的烈火的炼铸下成为箴言。任何一个略有爱国之心的中国人想到这段历史,心情都是不能平静的。《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课采用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通过四次感悟,升华他们内心的情感。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

  【学习者分析】

  1.学生是10~11岁的儿童,思维活跃,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2.学生在学习中随意性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

  3.学生有强烈的情感,甚至很多孩子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

  4.本班学生喜欢交流、喜欢合作。学生喜欢语文课上有好看的图片和精彩的视频,来调节枯燥的文字学习。

  【设计特色】

  开放的教学视野、精彩的课件展示、独有的情感体验和自然的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 课程标准:新课标“实施建议”第三条教学建议的第一条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2.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2)通过播放视频,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过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激发学生表达自己对侵略者的痛恨,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课文阅读,初步感受毁灭前圆明园的美;

  (2)能够通过观看展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图片,进一步感受圆明园的美;

  (3)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够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