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在汉中的诗歌创作(9)

时间:2021-08-31

  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朋友之间也没有不散的相聚。唐人别离之际常常赠诗送别,就有了王维《渭城曲》那样千古绝唱。想到李复礼将要到那蛮荒、偏远的文州赴任,想到阴平郡的亘古荒凉、想到白龙江的咆哮奔腾,想到羌人区的奇异民俗,想到崇山峻岭中的麋鹿、蕃牛,想到荒凉边陲的鼙鼓、戍情,元稹不免为老朋友担忧。他的《遣行十首》其十也是一首感人肺腑的别离诗,写出了诗人心中的忧虑:

  闻道阴平郡,�然古戍情。桥兼麋鹿蹋,山应鼓鼙声。羌妇梳头紧,蕃牛护尾惊。怜君闲闷极,只傍白江行行。

  李复礼到文州后元稹依然非常牵挂这为老朋友,元和十二年元旦,身在兴元的元稹作《岁日赠拒非》一诗寄赠李复礼,诗中写道:“君思曲水嗟身老,我望通州感道穷。同入新年两行泪,白头翁坐说城中。”

  元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由他的新乐府诗创作成就确立的。元和十二年,养病期间的元稹结识了两位寓居汉中并喜好新乐府诗歌创作的青年诗人刘猛、李馀。刘猛,生卒年不详,曾中进士,史书关于他的记载很少,全唐诗中收录了他三首诗,当时寓居汉中。李馀,成都人,生卒年不详,唐文宗大和七年(833)癸丑科状元及第。当时也居住在汉中。元稹非常赏识这两位年轻人,与他们相互切磋、酬答唱和。诗人在《乐府古题序》中说:“昨梁州见进士刘猛、李馀,各赋古乐府诗数十首,其中一二十章咸有新意,予因选而和之。”在新乐府诗的创作中,元稹提倡学习杜甫《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等歌行体诗歌“即事名篇,无复倚傍”创作方法,反对“沿袭古题,唱和重复”,主张“虽用古题,全无古义”,或“颇同古意,全创新词”的手法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