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课堂教学实录(2)

时间:2021-08-31

交流想到的往事

  师:谁先来说,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母爱。

  生:我发烧时,妈妈很着急,背着我去医疗所看病,喂我吃饭,吃药,晚上还陪伴在我的身边,给我盖被,帮我敷脸,一整夜都没合眼。

  师:是啊,儿女是母亲的心头肉,病在儿女身上,疼却在母亲心里。

  生:扫地、洗衣、做饭,妈妈每时每刻都在为我忙碌着,没有一点的空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妈妈的额头多了几条皱纹,那几条皱纹包含了妈妈对我无数的爱。

  师:妈妈的爱没有豪言壮语,日常生活中的一针一线,一茶一饭都是妈妈默默的、无私的奉献。

  生:有一次天空突然下起大雨来,放学后妈妈冒雨来接我,走在路上妈妈为了不让我淋到雨,倾斜雨伞让我安全行走,自己却淋湿了大半个身子。

  师:噢,妈妈的爱是那倾斜的伞。

  生:妈妈为了让我上好学校,四处奔波,到处求人,我才能在学校里接受老师的教育,取得很大的进步。

  师:妈妈的爱为我们铺开前进的道路,使我们在这条道上走得越来越远。

  生:当我退步时,妈妈会批评我,逼着我找缺点,让我明白自己错在哪儿。但我取得进步时,她的眼睛总会发出兴奋的光彩,会高兴地为让我享受大餐。

  师:关心是一种爱,批评也是一种爱,我们的成长风帆离不开这两股来自不同方向的风。

  此时,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母亲说,把你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请拿出卡片(事先准备好)来,把你最想对母亲说的话写在卡片上,提醒:你可以抓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也可以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还可以使用名言。

学生写话、交流

  生:妈妈,谢谢您。为了让我读这个学校,您到处奔波,四处求人,而我竟然为了生日时,您没有给我买蛋糕而跟您赌气。学了《游子吟》这首诗,我懂得了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对不起,妈妈,我以后一定不再这么无理取闹了。

  师:孟郊如果知道他的诗能使你变成一个有孝心、懂事的孩子,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生: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比山高比海深,冬天怕我着凉,夏天怕我中暑,您对我的的爱就像三月的春光对小草的恩情,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后尽我所能来报答您,哪能怕只是万分之一。

  评:太棒了,伟大的现代孟郊。

  生:妈妈,虽然您人在北京,但您还经常打电话关心我,还给我邮寄我爱吃的东西,嘱咐我要好好学习,吃饱穿暖,,谢谢您,妈妈。

  师:真高兴,我们班的小皇帝也长大了,懂事了。

  生:妈妈的爱像一股芳香四溢的蜂蜜,让我精神焕发;妈妈的爱像春天的和风细雨,时刻滋润着我的心田;妈妈的爱像明亮的灯光,指引我前进的方向,谢谢您,妈妈!我在您爱的淋浴下一定会茁壮成长起来的。

  生:在我最孤独的时候,是您陪伴我度过那阴暗的日子,使我不致消沉颓废,重新振作起来。在我春风得意的时候,是您在我耳边敲响警钟,使我不被一时的成功而冲昏头脑,谢谢您,妈妈!

  教师小结:同学们,任何语言都比不过母亲对我们的爱。“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何况我们人呢?还是让我们现在用心去观察,去领会伟大的母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母爱吧!最后,让我们在现代版的《游子吟》中结束我们今天的课程。

  欣赏歌曲《儿行千里》

  (点评:读完诗歌后,抛出问题:“让母亲关心我们的往事在眼前浮现。” 使学生在问题中、在音乐的激发下回忆母亲关爱的往事,在回忆的基础上,写下想对母亲说的话,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培养学生爱母敬母的良好美德。)

  五、作业

  1、回家把首诗背给妈妈。

  2、课后收集歌颂母亲的诗歌,在班级开展一次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的诗歌朗诵会。(出示两首母爱的诗)

  点评:课后,收集歌颂母亲的诗歌,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使文本的信息量更加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更加深刻,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加大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案例评析:

  诗情,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情,他们才能全身心投入,浑然忘我。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情,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诗情呢?本堂课从三个层面上作了引导

  一、初读,在理解中体会诗情。

  课始,教师通过检查预习,“你对这首诗有什么了解?”组织学生交流课前学习情况,在交流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知诗人解诗题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等,让学生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同时,初步体会诗人的感恩之情,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古诗提供了可能。

  二、品读,在意境中感悟诗情。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眼,自读自悟,细细品味“慈母对儿子的关爱”,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把你对古诗的感受用读表达出来”,读着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感受母爱之细腻、之伟大。

  三、拓展,在整合中升华诗情。

  新的课程观认为,语文教学应凭借教材,向学生的经验世界、生活世界拓展,融合其他学科,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课教师借助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渲染浓浓的母爱氛围,让学生闭上眼睛,回忆“母亲关心我们的往事”。在音乐的包围下,在教师真诚的赏识中,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心灵得以交融,诗情在交流互动中得到进一步升华,师生生命在语言的生发中涌动。

  当然,古诗的教学还要加强朗读。诗情的领悟,应该通过吟诵来完成的。在吟诵中,体味游子诚诚的感恩之心;在吟诵中,感受母亲细腻的爱子之情;在吟诵中,孩子们化“游子”为“我”,化“我”为“游子”。正所谓:“文章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