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

时间:2021-08-31

  导语: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如何书写呢?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有着哪些精彩的教学环节呢?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为老师以及同学们展现了西湖的美丽,以及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诗境美。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饮湖上初晴后雨导学案篇一:

  学习目标:

  1、会认识诗中两个生字“亦”、“妆”,并会认读诗中带有拼音的其它生字。

  2、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能背诵。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能搜集背诵苏轼的其它古诗,自己能尝试写一首小诗。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学习难点:理解后两句诗意,并尝试写一首描写景物的小诗。

  课前准备:

  1、搜集背诵有关苏轼的古诗,了解诗人苏轼的相关知识。

  2、搜集了解与本首诗内容相关的资料,如“西湖、西子”的资料等等。

  导学流程:

  一、预学(经典诵读,前置性学习)

  (一)课前3-5分钟,学生齐读或背诵有关苏轼的古诗。

  (二)前置性学习(学生围绕教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个体进行独立学习)

  前置作业内容:

  ①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自主识记字形。

  ②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结合课后注释或查词典理解诗句的意思,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在小组互学时请教同学帮助自己弄懂。

  ③尝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味,并尝试理解每句诗的意思,不能理解的继续做上记号请教同学或老师。

  ④看看自己是否能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幅画,再说说画的内容,即完成把“话”变成“画”,再把“画”变成“话”,能边想象边画下这幅画更好。

  ⑤课外你还积累了苏轼的哪些诗?收集了哪些关于西湖的资料?比一比看谁积累的多。

  注:以上前置性学习内容以纸质稿形式呈现,让学生课前先自主完成,在本节课预习环节时,学生可独立检查自己课前完成情况。

  二、互学(小组交流,展示点拨)教师注重小组评价

  1、小组为单位交流前置性作业。

  预设一:两人对学完成前置性学习第一个内容。对学时,一是可以一人读文中生字,练习组词,并说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另一名同学认真听后可以对该同学的交流进行评价,如肯定他生字的音认读准确,识记生字的方法巧妙易记等,也可以纠正他在交流中的错误,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两人一起读生字词语,然后互相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互相补充。

  预设二:两人对学完成前置性学习第二、三个内容。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由一名同学朗读古诗,然后交流自己结合课后注释或查词典理解诗句的意思;另一名同学认真倾听,首先针对该同学的朗读从正确、流利、是否有感情来进行评价,然后针对该同学对诗句的理解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进行补充完善(两人角色轮换);第二步,两人互相解决在结合课后注释或查词典理解诗句的意思时遇到的不懂的问题。不能理解的继续做上记号请教同学或老师。

  预设三:群学完成前置性学习第四、五个内容。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主持,做到有序交流。每一名中心发言人做到首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然后交流自己对古诗意思的理解(可以是把每句诗的意思串联起来说说诗的意思;也可以交流自己读了这首诗后大脑里产生的画面是什么;还可以把自己读了这首诗后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看……在此环节学生要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交流诗意时充分体现海量阅读),其他成员必须在“中心发言人”交流时认真倾听,适时提出自己不同的建议、意见,及时完善。记录员认真做好记录,教师深入到一个或者两个小组参与讨论、交流。

  2、小组上台展示(注重小组评价)

  导学预设:四人一小组(A组上台展示)

  展示方法和程序指导:

  A1展示识记生字情况及朗读古诗(其他学生回应挑战)

  交流指导:如我是第一发言人,我会认读文中的生字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全班齐读)。我还会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请大家听我读(生读)。同学们,我读得好吗?谁想向我挑战朗读这首诗?(其他学生评价、挑战朗读)

  A2展示结合课本注释或查词典解释前两句诗意(其他同学回应自己不同意见)

  教师点拨预设:老师范读前两句诗,引导学生: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苏轼饮酒的画面;太阳高照,波光粼粼;有山有水;西湖;雨;雾气升腾;)

  课件出示第一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太阳照在水面上,水面像金子般闪动。)想象湖水很美的画面。

  为什么会这么美啊?(因为是晴天。湖面好像是一块翡翠,像金子般耀眼。)师板书:晴方好。

  师:这么美的景色都融在诗的第一句中,谁能够把这种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如指名读—评价读—赛读—女同学齐读等等)。晴天的西湖这么美,苏轼跟朋友们一起饮酒作诗,多么开心!可是,忽然之间,变天了!男同学读第二句: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雨天的西湖的景色有何特点?

  (想象画面:雨下到西湖里,像珍珠一样。)

  师:难怪,我们的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找2至3名同学朗读第二句诗最后再全班齐读。板书:雨亦奇

  出示课件,欣赏雨中的西湖美景。再一起读读诗的前两句。引导学生感悟晴天的西湖很美,雨天的西湖也很美。“晴方好”、“雨亦晴”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A3展示自己理解的后两句诗意(下面同学及时回应不同意见后又回应展示了关于“西湖、西子”的知识链接)

  老师点拨预设:自己有感情的再读读后两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诗人把西湖和西施相比。

  你了解西施吗?(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展示:她是越国的大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有沉鱼之美……)

  空蒙的山,闪动光影的水,迷蒙细雨构成了西湖的美,如果你置身其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境呢。(把西湖比作明亮的镜子;比作一块翡翠……)。

  师:那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因为西湖无论晴天或雨天都很美,跟西施一样都是天生丽质,所以西湖也被叫作西子湖。把西湖比作西施,给西湖增加了动感和活力。板书:总相宜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用奇妙而又生动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

  A4展示自己对整首诗想象的画面内容以及收集的有关苏轼的其他古诗,如:读了这首诗,我还想到了诗人描写的其他美景的诗句;从这首诗展现的美景,我还想到了描写自然美景的精美片断、成语等等(其他学生及时回应,推行海量阅读,让海量阅读融入语文课堂),老师及时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整首古诗(指名读-小组齐读-评价读-全班齐读)。

  三、评学(拓展延伸,巩固反馈)

  1、背诵古诗;

  2、把“话”变成“画”,再把“画”变成“话”。学生展示课前完成的前置性学习第四项内容(可以是画画,也可以是诗中画、画中诗)还可把自己作的诗配上乐曲吟唱出来;

  3、收集背诵更多关于苏轼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