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大意:
晴天之时,西湖在灿烂的阳光下,波光闪动,正显得十分美丽。
而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景色也非常奇妙。
想要把西湖比作西施,(西湖就像是西施一样,)无论淡妆还是浓抹,总是那么合适(无论晴还是雨,都能显出其美丽的风姿)。
第一句:写晴天时西湖的水光。第二句:写雨天时西湖的山色。第三第四句,用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这个比喻尤为令人称道,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在晴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
课前我认真研读了这两首古诗,也查找了些资料,总感到自己在照本宣科,没自己的的东西。说真话,古诗对于我来说也的确显得有些空白。这些古人的喜、怒、衰、乐、自由洒脱、惆怅感怀等感情,我是真无法去感受,但这两首诗写得很美。《望天门山》是一首山水诗,描绘了天门山的壮丽美景,表达诗人对大好河山的情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写了晴天和雨天西湖绮丽优美的湖光山色,诗人以浓烈的情感赞叹了西湖的天然之美,表达了自己对西湖,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我在教学本课时,没有去揭示课题,而是将学生带出教室。在我们校园里有一棵柳树,这棵柳树从我在这里上小学时就有,是具有一段历史了。现在已是秋天,柳叶开始落了,我随手抓住一片又一片的柳叶,情不自禁地说:“这仿佛给人以生命的感叹!”这时学生也跟着我都去抓柳叶,有孩子说,可惜呀,这么美的柳叶全会落光的;有孩子插嘴说:“它是新尘代泻,秋天来了,必须落,等到明年春夏时,柳树叶又绿了。”这时有个女孩说:“到了明年春夏,贺之章的诗又出现了。”我很高兴孩子们的感悟,全班孩子都会背诵贺之章的《咏柳》诗。我笑了,说:“孩子们都成诗人了,是啊,生活中无处不是一首美丽的诗,连绵起伏的丘陵,辽阔的田野、澎湃的江水、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只要你说它美,那美就在眼前。”于是,我又说:”孩子们,这么美的柳树,这么美丽的校园,我们何必不来做个游戏呢?孩子们尽情地围着柳树追逐嘻戏,自由地玩着。回到教室,我给足时间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玩的感受。学生表现很好,有的孩子说:“看着柳叶纷飞,总感到时间很快,晃眼秋天又过了,一片片的柳叶在秋风中挣扎着,它们不息牺牲自己又迎来了冬日的阳光。”有的孩子说:“只要想到春天,就感觉自己是诗人,一句句的小诗唤醒了沉睡的柳芽,一声声感叹感动了柳树的心,它们伸开双肩,抖抖精神,把自己刚洗过的头发披在肩上……”有个男孩子说:“看着柳树,我就感到了浓郁的夏天,和几个小伙伴来到树下做游戏,折下柳枝做个帽子,戴在头上,像八路军叔叔一样打野战……”这些感悟真可贵,足以充满了诗意,这给学习古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像呵护宝贝似的,生怕弄坏孩子们的感觉,说:“孩子们,你们此时想做点什么呢?”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想写点东西。”我说:“行,就把你们眼中的柳树,心中的柳树写一写。”很快学生进入了写作状态。我就这样守候着,40分钟过去了,全班学生完成,孩子们相互欣赏着自己的作文,有好几个孩子真那么回事,摇头晃脑地赏读着,那感觉真的让人赏心悦目。我在第二堂课时才板书,两首古诗。让学生有感情地读,直到成诵,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读工具书,了解诗人眼中的大好河山是什么感觉,诗人是怎样写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的,这里,我无形的把自己的教学放到“阅读感悟写法”除了会读诗、背诗、写诗,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要读,我们读后需要做点什么,这是我要在本课教学中渗透的理念。写景文章,不仅要写出景物特点,而且要写出作者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正如课前对校园里柳树的独特感受一样。现在我们可以把自己当作诗人,或者自己就是诗人。首先看看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写自己对西湖的晴天和雨天的感受是“晴方好”“雨亦奇”而且以“水光潋滟晴方好”比喻“淡妆的西施”“山色空蒙雨亦奇”比喻“浓抹的西施”这是作者独特的体验,别具特色,那么要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应做到哪些呢?我让学生交换自己的作文本,相互修改,如果文中哪些地方缺乏什么修辞性的语言,有权“增删”。我结合本课作者的生活体验以及学生实际体验,习作中的不足与闪光点,予以总结,为什么要读?文中作者如果不善于观察,不善于体验生活就不会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享受生活,才会发现生活中的无穷美好。要做到这点,首先观察景物时,把景物看作可以与自己相比或交流的活动。其次,结合景物的特点,对这个景物进行联想,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比如,贺之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最后的一问一答,就是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联想春风像剪刀一样,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写出了作者对春风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我顺藤摸瓜,加大了难度,怎样捕捉诗中所表达的感情。我让学生结合注释,资料、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一下诗的情景画面。结合学生的作业,我作了些点拨: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我们要善于捕捉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作者写西湖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是那么美好,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西湖深深的喜爱之情。并且在后面两句还把西湖比西施,西施是人见人爱的美女,西湖如美女一样可爱,一样美,怎能不让人喜爱呢?作者通过观察,加上丰富的联想将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自然美上升到艺术美,主观感情和客观现象组成一幅有立体感的画面,熔铸成一首动人的诗,咏物抒情,和谐统一。告诉学生,在读诗时,要先想想写的是什么,然后在脑海中形成诗中所展示的画面,再根据这种画面去想象作者处在其中会有怎样的感情。这样,才能捕捉到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上完本课,从学生作业看还是不错的。学生能按要求完成作业,特别是作文,那是新的收获。我在想,语文还真不是为了传授学生几个生字,它是有灵魂的情感之物,无论什么体裁的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得想办法让学生进入角色,进入生活,进入作者的感情空间,相互享受,相互拥有,相互取长补短,我是这样理解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的,“玩中学、学中玩”。或许根本就没有道理像我这样安排本课的教学程序,但语文教学真的无法确定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