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大热的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已经播出,这部由江苏作家周梅森担任编剧、江苏导演李路执导的大剧,坊间评价“尺度很大”。
揭秘之1
前两集剧本部分情节曾偏离现实
《人民的名义》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讲述检察官们步步深入,查办领导干部腐坏犯罪,彰显我党和国家坚决惩治腐坏的故事。该剧刚播出两集就引爆网络,贴近真实的故事和精妙绝伦的演出吸引众多粉丝,成为真正的热播剧。不过,作为编剧的周梅森老师在创作初期,一度出现过偏差。
日前,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有关人士透露,为了配合该剧的创作和拍摄,江苏检察机关不光提供场地以及车辆等服务,而且还在该剧创作早期提供支持。原来,已经多年没有接触公检法素材的周梅森写出了前两集的剧本,不过与检察机关人士研讨时业内人士发现,有些情节并不符合当下检察人员的办案方式和法治理念,他的有些想法还停留在10年前写《国家公诉》那会儿。这时,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帮他召集了一个座谈会,听取来自一线检察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适当修改。比如,以往检察机关办案很多时候采用“由供到证”的模式,即先接触犯罪嫌疑人,再录口供,查找证据。然而,随着依法治国理念不断深入,现在检察机关办案更加注重“由证到供”,即先掌握大量证据,再接触犯罪嫌疑人,这体现出时代法治理念的转变。
听取部分建议后,周梅森将最新的办案理念、方式最终呈现在这部剧中。比如,前两集反贪总局侦查处处长侯亮平查处某部委处长赵德汉时,正是在掌握了大量证据的前提下,再一步步将其拿下的,先搜住所,再搜办公室,最后搜查隐秘的豪宅,而不是先把赵德汉带走,然后再慢慢查问。正是这样的细节,让业内人士感觉到这部剧贴近真实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国家法治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