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观看人民的名义观后感(2)

时间:2021-08-31

  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对优良党风政风的期望,对国家和民族美好未来的憧憬,从来就是一股巨大的社会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一系列正本清源、标本兼治的重大行动,重新塑造了中国共产党,重新塑造了中国社会,重新塑造了世道人心。谁都不能否认,现在,主流价值观吃香了,“同志”回来了,“共产党员”的称号不再是一种在各种段子中被挖苦嘲笑的对象了,对伟人和英雄的污名化有遭到唾弃的风险了……正道的回归、主流价值的高扬,必然反映到《人民的名义》这样的现实主义作品中,必然会得到观众的认同。

  而90后年轻人,过去人们对他们有不少的误解:他们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一代,因而必定娇生惯养;他们从小受欧风美雨的吹拂洗礼,因而必定“数典忘祖”。他们被贴上“娱乐一代”的标签,被看成是游离于政治话题之外的“新新人类”。但实际上,他们十分爱国,很有正义感,认同主流价值观——这在“钓鱼山”、南海、反反港独等热点事件中表现得很突出。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也在《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中得到印证。由此看来,年轻人喜欢“伟光正”的《人民的名义》,充当“刷屏”“霸屏”的主力,扮演“流量担当”的角色,也就丝毫不必奇怪了。“多亏《人民的名义》火了,否则我们年轻人还要继续被误解。”这是网上最近流行的一句话。当然,年轻人是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追这部剧。他们不再用一种苦大仇深、正襟危坐的姿态去欣赏正剧,相反,他们用“表情包”“鬼畜视频”等个性化表达方式来解读这类严肃题材,甚至要“守卫达康书记的双眼皮和保温杯”。

  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欣赏心态的这种变化,值得作家艺术家、影视制作机构好好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