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开场白第六期(2)

时间:2021-08-31

  拓展:

  朗读者第六期观后感一

  2004年的纪录片《可可西里》,至今备受好评。这是导演陆川率领100多人进入可可西里的无人区,用两年的时间才将屠杀和保护藏羚羊的情节记录下来。2016年的自然电影《我们诞生在中国》火爆社交媒体,背后的陆川同样付出了难忘的艰辛劳动。陆川有言:“可可西里不相信眼泪。”在《可可西里》的拍摄中,陆川经历了一次生死,失去了一个伙伴,流下了痛苦的眼泪。陆川朗读的是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献给可可西里的生灵。“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陆川的朗读,不是看着文本,而是全程背诵,可见可可西里上的神圣而又脆弱生命已深入了他的血液。

  朗读者第六期观后感二

  在2月18日第一期节目播出后,该节目在豆瓣上的评分就已经高达9.0分,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上连续两小时排名第一,张梓琳、许渊冲等嘉宾的名字纷纷登上微博热搜,许渊冲先生多部作品也登上当当图书板块热搜榜……《朗读者》收获了观众“零差评”的好口碑,被追捧为“综艺节目的一股清流”。

  《朗读者》采用“明星结合素人”的嘉宾阵容,既有著名作家麦家、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等人们熟悉的名人,也有来自四川金堂县的周小林、殷洁夫妻俩这样的普通百姓。节目将他们的人生故事与文学佳作相结合,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

  “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则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这是节目制片人、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中的开场白。

  “做《朗读者》,一方面是因为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另一方面是我个人的兴趣,我对文学很感兴趣,同时对人也很感兴趣。”董卿认为,“从《朗读者》中像是寻找到了其高吻合度,因为这档节目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让时代背景和个人兴趣同步共鸣。”

  总导演之一田梅认为,真诚是《朗读者》最大的特点。事实证明,“非市场化手段”一样能够赢得收视率与口碑双丰收。当下,艺人参加真人秀综艺的片酬水涨船高是公认的事实,但田梅认为,《朗读者》在邀请嘉宾时更多是靠真诚与情怀而非其他,“很多人是花钱请不来的,比如马云先生,他很愿意参加我们的节目”。

  “节目为观众打开了斑斓的情感世界,情感是人类共通的,它让我们团结在一起。”对于这样一个清新脱俗又平易近人的节目的走红,另一位总导演刘欣并不感到意外,他认为随着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升级,文化类综艺确实迎来了“突围”的时机,“直击观众内心最深处的那份感动,才能引发最大程度的共鸣,做到这点很难,但是却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