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王千源)(3)

时间:2021-08-31

  从前段时间《中国诗词大会》到今日《朗读者》的好口碑,众人对董卿、对央视不禁刮目相看,电视节目要怎么做?事实证明,无论是综艺、访谈,还是电视剧,只要是良心制作,市场和观众总会买账的。这就像2015年国产剧《琅琊榜》的火爆一样,口碑与收视率齐飞。

  无论什么节目,一味的模仿别人,只能得一时之利,但不会长远,也没有任何前途。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二

  央视综合频道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首播,首次担任制片人的董卿和她的团队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节目,看到节目受到广泛好评,她与团队高兴地欢呼起来,并将欢呼声通过总导演田梅的微信发到了媒体群里。之后,董卿在微信群里接受了来自全国数十家媒体记者的群访,回答大家关注的话题。

  是什么契机,想到要制作这样一档文化节目?对于这个问题,董卿回答说:“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扛起文化大旗,承担文化传播的职责和使命,再加上我自己对文学很感兴趣,而且对人也感兴趣,《朗读者》其实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

  《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受到好评如潮,是否意味着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春天来了?董卿认为,这是风向标,让大家看到在真人秀或纯综艺节目霸屏的今天,还可以有更高的要求。

  至于娱乐化氛围很重的当下,文化类综艺节目应该怎么突围?董卿回答说:“我们期待着整个社会大的环境有所改善。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是尽我们所能去做情感的共鸣,唤起大家对文学的认知和最温柔的一种记忆。”

  《朗读者》第一期节目播出后,节目组收到了很多反馈,一些观众关注到片尾曲是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演唱,感觉这是意外之喜。另外还有观众发现了有趣的细节,通过濮存昕的朗读才知道,原来老舍不念老舍(shě)而是念老舍(shè)。导演娄乃鸣评价说:“用两个字儿来形容第一观感‘惊了’。完全没有套路的一个节目,在不经意间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

  朗读者第三期观后感三

  朗读者是王千源,他是个演员。入行二十年,出演了上百部影视剧,但大多数时候都是被选择。并且,演了很多的小人物,小角色。八年前,他做了一个坚定的选择。而就是这次选择,他赢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的称号。  2011年,王千源凭借《钢的琴》在东京电影节上成了新科影帝。但是,当初拍摄这部电影时,却没有常人想象的顺利,而是一波三折,其间曾因为资金问题拍不下去了,有人劝他放弃, 但他坚持要拍完。他说:"哪怕把剧拍下来,它不放映,我留下来存一辈子,我也要拍完。"他这种对待事业的执着精神,最终换来了无上的荣誉。

  他自信地说:"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他给观众朗读的是《老人与海》中的片段。不愧是影帝,他声情并茂的朗读和他的经历结合起来,简直就是一幅感人至深的画卷。

  "你们可以杀死我,你们就是打不败我,永远打不败我!"这慷慨激昂,坚强有力的呐喊声让每一位观看者,无不动容,无不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