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民的名义观后感题目(3)

时间:2021-08-31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题目三:“人民的名义”该如何理解

  近日,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这部号称2017年第一反腐大剧引起了广泛关注,持续热议。

  反贪腐是当下的热词,会议以来从未停歇。事实也证明,“打老虎拍苍蝇”的实际行动在持续,成绩显著。这部电视剧就像阶段性小结一样,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的展示和思维的刺激,更让人们在不断思考,如何理解“人民的名义”。

  对于执政党而言,要保持纯洁、健康。最为关键的就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贪腐斗争,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长期政治任务。“洗洗澡、出出汗”是需要的,“把把脉、治治病”也是需要的,必要时“刮骨疗毒”更是必须的。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己不正何以正人。反贪腐是对疾病的一场勇敢的“自残”,从而换来健康,更换来干事创业的新动力。剧中的“小官巨贪”在小心翼翼、惶恐不安中泪洒仕途、落入法网。现实中“韩国总统弹劾案”,以身陷囹圄而告别政坛,令世界震惊。“纯洁”不只是形容词,在反腐斗争中更是“动词”;“健康”不只是名词,在发展中更是一种状态。

  对党员干部而言,要用好手中的权力。《宪法》第二条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然而,我们也都知道,权力虽然是人民赋予的,但是官员们是最主要的行使者,贪腐就是他们滥用权力的结果。让官员们敬畏权力、善待权力、善用权力,思想教育要做到平时,反腐斗争更不能停止。剧中已落马的和正在缠斗的副市长、某书记等都是权力观、金钱观出现了问题;现实中的那些“老虎”“苍蝇”也都是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忘记了对党和人民的初心。要知道,人民给予的不仅是权力,还有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纵观历史,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群众对于当官者执政能力强弱、廉洁与否、是否为民办事等等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也正是国家总书记提出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教育活动的初衷。我们党历经风雨,从建党到建国、从封建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法宝就是“得民心”。国家总书记曾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事实证明,如同《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剧一样受关注和热议,反腐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支持,可以说赢得了民心。

  “贪腐不可怕,漠视贪腐才可怕”。《人民的名义》用艺术的形式展现了我们党反腐的力度和决心,让我们的反腐斗争祛除了沉重的色彩,更加深入人心。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党和国家的“人民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