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舟过吴江》鉴赏及阅读练习题(2)

时间:2021-08-31

  《一剪梅·舟过吴江》阅读练习

  .简析“抛”字表达效果。(2分)

  2.本词写景极为出色,看似平凡实为非凡。试赏析上下阕末尾“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个写景句。(5分)

  3.简析“何日归家洗客袍”在全词结构上的作用。(5分)

  4.赏析名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6分)

  答案:

  1.“抛” 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1分)表现了人生易老,岁月的无情的感慨。(1分)

  2.“风又飘飘,雨又萧萧”用叠词手法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渲染凄凉氛围,烘托人在旅途的凄苦。(1分)两个“又”暗示漂泊是诗人生活的常态。(1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红绿色彩的变化暗示时光易逝,以动写静,以实写虚。(1分)大自然可以年年叶绿叶黄,花开花落,但人呢?家国呢?青春一去便不再来,故国一失便不再有。绿肥红瘦意味着青春不再,家国衰亡(1分)。这是一个亡国遗民的深沉慨叹,乐景中寄寓了无限的悲凉(1分)。

  3、此句在全词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分)既总结上片他对风雨阻归的恼意,又引出下片对回家后温暖生活的想象,(2分)进而引出流光易逝的感慨,

  4、词人先直接抒情,“流光容易把人抛”,指出时光流逝之快。(2分)然后抓住初夏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化抽象为具体。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4分)(答拟人、借景抒情等亦可酌情给分)

  知识拓展:

  创作背景:

  宋亡,作者深怀亡国之痛,隐居姑苏一带太湖之滨,漂泊不仕。此词为作者乘船经过吴江县时,见春光明艳的风景借以反衬自己羁旅不定的生活所作的一首词。

  作者简介:

  蒋捷,宋末词人。字胜欲,号竹山,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

  度宗咸淳十年(1274)进士。入元不仕,隐居太湖竹山。元大德(1297~1307年)间宪使臧梦解、陆兆“交荐其才,卒不就”。[4] 代表作有:《贺新郎·秋晓》、《贺新郎·约友三月旦饮》、《贺新郎·吴江》、《贺新郎·梦冷黄金屋》、《贺新郎·兵后寓吴》、《沁园春·为老人书南堂壁》等。其词内容较为广泛,颇有追昔伤今之作,构思新颖,色彩明快,音节浏亮。《四库总目提要》称其词“练字精深,调音谐畅,为倚声家之榘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