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教案设计范例

时间:2021-08-31

  导语:李清照一剪梅》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仍不失为一篇杰作。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剪梅》教案范例,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一、教学目标:

  1.1.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在诗词中的具体含义

  1.2.了解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及其词作

  1.3.熟悉分析词作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其他词作

  1.4.体会宋代的小词韵味,提高对词的认识,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2.1.宋词的基本特点及其分类,理解婉约词的基本特点

  2.2.体会《一剪梅》中词人的感情特点,熟悉词作中的语言特色

  2.3.李清照的其他特色词作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拓展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在我国词坛有一位传奇女子,她把三分泪水、七分才气凝结成篇篇妙语华章,她就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二)、作者简介(见幻灯片)

  我们今天一起来学她的一首情意深重的思夫之作《一剪梅》,看看她是怎样运用意象使相思之情具体化,从而与众不同的。

  (三)、作品鉴赏

  1、老师朗诵《一剪梅》,带动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全词,注意节奏 诵读节奏: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请齐读全词,找出这首词用了哪些典型意象。

  (板书:红藕、玉簟、兰舟、锦书、雁字、月、西楼、花、水)

  (1)、首句“红藕香残玉簟秋”交代了时令即秋季,那么作者是从那几个角度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呢?

  明确:视觉、嗅觉、触觉。

  作者从多个角度描写环境的冷落萧条,烘托出词人落寞孤独的情怀。

  (2)作者排遣寂寞的方式是什么?但寂寞排遣得了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明确:“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柳永《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兰舟本身就寄托着相思、伤感,从“独”字可以看出词人借泛舟来消愁,独自一人,眼前的一切只能勾起对往事的怀念,怎能排遣得了“愁”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研读“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句。

  泛舟无法排遣,词人又是怎么来表现内心的寂寞愁苦呢?

  提问:这句词按照逻辑顺序应怎样排列?

  明确:应是“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谁寄锦书来”。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这句词的优美意境。

  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丈夫行踪,盼望锦书到达,所以遥望云空,产生鸿雁传书的遐想。但是明月人未圆,雁子空回,锦书全无,心中愁绪平添一层。

  明月本是思乡怀人的典型意象,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白居易“行宫见月伤心色”

  西楼也是典型的相思意象。李煜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王之道有“明月千里满西楼”

  3、齐读这首词,提问:词的上下两阕分别侧重写什么?抒发词人什么感情? 明确:上阕叙述词人独居生活,下阕直抒胸臆,抒发作者的寂寞相思之情。 研读下阕。这部分词人直抒胸臆,按捺不住的愁绪尽显于字里行间

  4、赏析“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

  明确:承上启下。承上,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呼应;启下,花飘水流,词人见景伤怀,引出“相思愁”。

  5、古来抒写愁绪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的“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而李清照写愁却不落前人窠臼,那么她笔下的“愁”有何独特之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真研读作品

  (1)、品味“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句。

  提问:何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从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明确: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此句是说身在异地的丈夫和自己怀有一样的相思之情,人居两地,情发一心,能让我们感受到夫妻二人心心相印的真挚爱情。

  (2)、“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句是词的主旨句,在写愁绪上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明确:这句词赋予愁绪以运动之感,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使人一下子领略了词人的剪不断理还乱万千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