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诗中的酒意象分析(2)

时间:2021-08-31

  二、酒·魏晋名士:高逸的情怀

  细读晏殊的酒诗,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晏殊在写到酒时,很多情况下是与前代名士(尤其是魏晋名士)的典故相连来组合诗句的。据笔者统计,晏殊酒诗中运用魏晋名士典故的诗句,其中嵇康2次、陶渊明2次、潘安1次、谢安2次。

  现就化用嵇康、陶渊明、谢安的典故来作具体分析。

  1、嵇康。

  ……酒想嵇山醉,诗惭谢乐翻。如容陪后乘,那避八驺暄。 (《上元夕次韵答张谏议》 )

  稽山新茗绿如烟,……更持醪醑醉花前。(《煮茶》)

  这两首都是化用“嵇山”典故。嵇山,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愤世嫉俗,仰慕庄子,曾隐居于此。山因人而得名,故名嵇山。《三国志·魏志》二十一《王粲传》附《嵇康传》:“………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康家本姓奚,会稽人,先自会稽迁于谯之铚县,取稽字之上,加山以为姓,盖以志其本也。一曰铚有嵇山,家于其侧,遂氏焉”10。此处前一首诗歌的意思是羡慕嵇康不惧权贵,慷慨刚直、率意放达的真性情。后一首则是晏殊罢相而谪居颍州(今安徽阜阳市)时所作,作者此时与嵇康一样率意放达,饮酒作诗,日日饮酒醉倒于花前。诗人在此两首诗中主要抒发仰慕嵇康超脱狂放、率性而为的真性情。

  2、陶渊明

  把菊醒陶酒,扬鞭入汉闱。…… (《重阳夕内宿》 )

  …… 潘蔬足登膳,陶秫径取醉。…… (《和王校勘中夏东园 》)

  陶渊明嗜酒,多以酒入诗,萧统云:“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11酒与菊在陶渊明诗里具有品行高洁、超脱旷达的象征意义。前一首诗歌将陶酒与菊结合,暗含了对陶渊明高尚人格与自由旷达的认同。后一首诗歌巧妙地利用潘安、陶渊明的典故,描述园林里种的蔬菜足够自己吃,园林里种的高粱足够自己酿酒喝,抒发作者超脱、怡然自得的心态。

  3、谢安

  ……酒想嵇山醉,诗惭谢乐翻。如容陪后乘,那避八驺暄。 (《上元夕次韵答张谏议》 )

  …… 文酒雅宜频燕集,谢家兰玉有新丛。(《题越州石氏山斋》)

  “谢乐”,指东晋谢安的文采与风流。《晋书·谢安传》:“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疾辞。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盾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扬州刺史庾冰以安有重名,必欲致之,累下郡县敦逼。不得已赴召,月余告归。复除尚书郎、琅邪王友,并不起。吏部尚书范汪举安为吏部郎,安以书距绝之。有司奏,安被召历年不至,禁锢终身。遂栖迟东土,常往临至山中,坐石室,临濬谷,悠然叹曰:‘此亦伯夷何远!’”12此处合用嵇康、谢安的典故寄托作者对嵇康、谢安自由旷达、不慕荣利、率性而为的仰慕。

  “谢家兰玉”,指谢安子侄谢玄、谢朗,都是谢家才德兼备的优秀子弟,人称“芝兰玉树”。《晋书·谢玄传》:“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 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安悦。”13此处运用谢安子弟的典故,抒发作者希望像谢家那样,经常举行文酒雅会,不断培养德才兼备的文学新人。

  由以上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嵇康、陶渊明、谢安等魏晋名士都具有超脱旷放、不慕荣利、逸世高蹈、文采风流的品格。晏殊对这些名士欣羡不已,源于晏殊对魏晋名士之风度的追慕与传承的文化心理,从而使读者从诗中窥见晏殊自身的高逸情怀和高雅脱俗的精神境界。  三、小结

  在晏殊的酒诗中,我们能体会到晏殊不同的内心世界,他把自己的所想所盼、喜怒哀乐都融入在酒里。他向往魏晋名士的文采与风流,追慕并传承魏晋名士自由旷达、高雅脱俗的情怀。酒、魏晋名士已然是晏殊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