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浣溪沙》看晏殊令词的感伤情绪(3)

时间:2021-08-31

  二、表现――令词创作

  无论喜悦忧伤,晏殊总是能将内心最深处的感悟尽情流露,细读《珠玉词》,扑面而来的便是那一缕缕或强或弱、或多或少、或浓或淡的忧虑与感伤。伤春悲秋、离别相思、感时伤逝无不被摄入其创作领域,而且能够充分表现感伤情绪的“愁”“恨”二字更是反复出现在词作中。在晏殊的140首词中有16首出现了“愁”字,“怨”“恨”“悲”也出现多次。其中,《浣溪沙》含“愁”字4处:

  闲愁的表述:“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日偏长。为谁消瘦减容光。”(《浣溪沙》)

  述愁的程度:“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酒醒人散得愁多。”(《浣溪沙》)

  描愁的状态:“月好谩成孤枕梦,酒阑空得两眉愁。此时情绪悔风流”(《浣溪沙》);“渔父酒醒重拨棹,鸳鸯飞去却回头。一杯销尽两眉愁。”(《浣溪沙》)

  此外,其他的令词中有12处:

  说愁的表现:“独凭朱栏、愁望晴天际。空目断、遥山翠”(《凤衔杯》);“谢娘愁卧,潘令闲眠,心事无穷”(《诉衷情》);“飒飒风声来一饷。愁四望。残红片片随波浪”(《渔家傲》);“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

  别愁的叙说:“春花秋草,只是催人老。总把千山眉黛扫,未抵别愁多少。”(《清平乐》)

  春愁的伤述:“无端一夜狂风雨,暗落繁枝。蝶怨莺悲。满眼春愁说向谁。”(《采桑子》)   述愁的程度:“一点凄凉愁绝意,谩道秦筝有剩弦。何曾为细传”(《破阵子》);“断肠中、赢得愁多。”(《相思儿令》)

  描愁的状态:“窗间斜月两眉愁,帘外落花双泪堕”(《木兰花》);“玉酒频倾,宿眉愁聚。空肠断、宝筝弦柱。”(《人娇》)

  外物的沾染:“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鹊踏枝》);“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栏总是销魂处。”(《踏莎行》)

  可见,同叔对“愁”“恨”的抒写虽然没有完全逃离唐五代词的苑囿,但却将其抒发得更淋漓尽致,将富足生活中的闲愁闲闷,进行了最真实的心灵再现,是对生活感受最真实的表述,其实质更是源于当生命个体面对生老病死、此消彼长等自然规律时本能的不安与躁动和自身欲望的不能满足,他生活在这样一个世俗社会中,却是一个感情丰富、思想细腻的抒情能手,所以在词作中“愁”与“恨”的频繁出现便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