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环在《梧桐雨》与《长生殿》中形象的相异(4)

时间:2021-08-31

  白朴在创作《梧桐雨》之时,对贵妃的出身、秽事毫不避忌,以冷静、客观的笔法展现史实,表现出其与纲常伦理观念公开对峙的思想,其审美情趣也与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大相迥异,即追求感官刺激,不自检束而放浪纵悠。

  不难看出,白朴的《梧桐雨》中没有规避“父夺子妻”的历史事实,绝类嫦娥,既而取入宫中,“昨寿邸杨妃,已命为女道士;策为贵妃,居太真院”一句,交代了杨妃进宫的始末,也因此说明了二人属于不伦之恋,本就被人们所不齿,不论当时还是后世,这段恋情在人们心中都是不被认可的。加之昏聩的唐玄宗赦安禄山不死,纵虎归山,为后来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这是造成杨妃“红颜祸水”悲剧命运的基础。而杨玉环这一彻底摆脱了伦理纲常束缚的形象塑造,是与作者追求随顺个体本性的思想不无关系。

  洪昇生于顺治二年(1645),自10岁起,先后从陆繁诏、朱之京、毛先舒受业,这三人都是严守礼教的儒生。清初统治者又大力提倡程朱理学,因此儒家学说,伦理、道德的观念更加自然而然地在洪昇的思想中牢固地生根,成为他自己的信条。从洪舁的一生来看,他是当时地主阶级中一个不得志的知识分子。这就规定了他思想的阶级属性,积极维护封建伦理观念。由此也解释了洪异在《长生殿》中为何会为杨贵妃尽洗秽事。而杨贵妃临死前“叩谢皇恩”这一行为既体现了她对玄宗用情极深的一面也体现了她对纲常的严格遵守。洪舁笔下的杨妃忠贞不二,体现了他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杨妃“罪孽深重,望我佛度脱咱”的悔过不仅体现了洪舁本人的佛学思想,还起到了其在自序中提到的“垂戒来世”的作用。此时,杨妃已不仅仅是她自己,同时也是作者洪昇,向人们说尽道理,旨在避免悲剧的再度发生。他让杨玉环的幽魂也知道忏悔,一直怀念唐玄宗。由于这种真情,两人终于在月宫重新团圆。作者不但对杨玉环形象极尽美化和净化,而且特别宣扬一种“一晦能教万孽清”的思想。作者意图总结历史的教训以垂戒来世,指出“古今来逞侈心而穷人欲,祸败随之”。  通过比较两部作品中的杨玉环这一形象,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其作者思想的外化,而作者思想的形成与其所生活的年代、家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