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1-08-31

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再别康桥》的别情是丰富的,了解了徐志摩的人生,再来读《再别康桥》,必定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1、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诗歌融情入景的写法

  学习诗歌意象的选择和运用对于表达情感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诗歌,逐步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诗人的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诗人的情感,生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要点

  重点:朗读,体味诗歌的感情

  难点:意象的运用和选择

  3、教学设想

  通过不同要求的朗读,逐步深入地引领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理解诗人所传递出来的情感初读,只要求读准字音,要求很低,一步就可以到位,再读,也只要求读出节奏,对于高一的学生,这也不是难事;三读,要求读出情感,就提高了一大步,这时,再把诗人和康桥的关系介绍出来,为学生降低难度那么,这一步也并非高不可攀在这个基础之上,赏析诗歌的“三美”,也就水到渠成诗歌的意象分析,是对诗歌进行深入理解的钥匙,没有意象,也就无所谓诗歌因此,在这首诗中,我想抓住“柳”这一意象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深入对意象这一诗歌术语的把握,也加深对本诗的理解适当延伸,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诗人和他的诗挑战环节,让学生也有敢于表达的勇气和决心,超越前人,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4、教学过程

  学习诗歌,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朗读要把诗歌的情感表达出来,也需要一个过程,今天,我们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从朗读开始

  初读,读准字音

  荇:xìng 藻:zǎo 溯:sù 斑斓:bān lán 笙箫:shēngxiāo

  另外,还要注意平舌与翘舌,前鼻音与后鼻子音的区别

  再读,读出节奏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问题:读过之后,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明确: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三读,读出情感

  朗读的第三个要求,有点难,要读出自己的情感不难,要通过我们的口读出诗人的情感,就非得了解诗人写诗的背景不可

  徐志摩的康桥缘

  康桥,又称剑桥,是剑桥大学的风景胜地,位于康河上康河河身曲折通幽,两岸是葱绿的草坪和学院的建筑横跨两岸的康桥是一座三环洞的小桥,秀雅别致,桥的'两端是斜依的垂柳,风景旖旎

  1921年春,诗人在剑桥大学学习,因爱情生活的失意和痛苦,孤独中,他常来此观看落日飞霞,或在星光下聆听水声康桥曾给予诗人心灵的抚慰,也是促使他自我意识觉醒、产生个性解放冲动的地方1922年秋,诗人离开剑桥时写下了《康桥再会罢》等诗1925年游历欧洲,去伦敦因拜访作家哈代而未能故地重游,但回国后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

  1928年6月,诗人再次去欧洲观光他在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要赶着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活动记录下来直到他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朗读后,理清诗人的情感脉络

  问题:请试着给本诗每一小节拟一个题目,并简述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变化

  参考答案:

  1.挥手作别图:写诗人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出难分难舍的离情,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2.金柳倒影图:写岸边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形,浸透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3.青荇招摇图:写康河的水草,写出诗人对康桥的永久恋情

  4榆阴清泉图:写榆树下的清潭,诗人融情入景,诗人的留恋全部融入康桥的风光中

  5.撑篙寻梦图: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写诗人挥篙泛舟,寻他“彩虹似的梦”,晚归时情不自禁地要放声高歌,快乐到达顶点

  6.夏虫沉默图: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想到今晚要和康桥离别,情绪低落下来

  7.依依惜别图:跟开头呼应,表露诗人不愿惊动他心爱的康桥的一片情意,并融入更多的不得不离去的哀愁

  诗歌赏析

  音乐美 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绘画美 画面优美,令人回味

  建筑美 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

  关于诗歌的意象

  什么是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本诗意象的选择

  问题:这些意象是诗人精心选择的吗?

  教师指导,明确:这些意象并非诗人的精心选择,却又恰到好处因为,云彩、柳树、水草、柔波都是康河常见的物像,就是诗人眼前所见,不必刻意寻找,而这些物像又恰恰可以承载诗人的情感这些物像有共同的东西,那就是,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能够把诗人那种柔美的情感抒发出来可以说是“妙手偶得,浑然天成”

  以金柳为例谈意象的意义

  古有折柳送别之俗,它两个寓意:一是柳极易生长,用它送友比喻无论漂泊何处都能枝繁叶茂;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含有“挽留”之意史书记载,此俗始于汉代

  柳是离别的象征

  唐·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罗隐《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唐·戴叔伦《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唐·白居易《忆杨柳》“曾栽杨柳江南春,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

  唐·雍裕之的《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柳还是爱人的象征

  李商隐《赠柳》“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你会发觉它既是写柳,又像是在写人,字里行间,仿佛晃动着一位窈窕女郎的倩影,风流韵致,婀娜多情咏柳即咏人,对柳依依不舍,实是对其所爱之人的依恋

  徐志摩的这首诗,金柳的意象可以看作是他的爱人――“夕阳中的新娘”,让他留恋,让他痴迷,也可以看作是离别时康桥对他的挽留

  拓展延伸,再读徐志摩其他的诗

  这里选择了两首,可以只读其中的一首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毋须欢喜,

  转瞬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是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能力提高,挑战徐志摩

  以《故乡的_____》为题创作一首小诗表达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留恋

  二、《再别康桥》教学反思:

  ①课堂的成功之处在于运用了语言的张力,带领学生领悟并体会了诗中的几处意象,并带动学生化抽象文字为形象画面,在转化的过程中,领悟了作者情感的抒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阅读期待

  ②时间掌握得不够到位,学生分析部分有些过于仓促,引导不够,同时由于时间的关系,也缺少必要的练习巩固环节,往古诗意象分析方面的拓展和牵引也做得不够到位,是为最大的遗憾.

【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1.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2.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3.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4.《再别康桥》 教学设计与反思

5.再别康桥—徐志摩教学设计

6.《再别康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7.徐志摩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

8.徐志摩《再别康桥》教学设计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