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传读后感(2)

时间:2021-08-31

  除了徐林之恋,这本书让我收获了其他更多的东西,也使得我的思想有所提升。在作者将志摩之人生娓娓道来之际,我看到了那个世纪的有志之士们的生活状态,虽说不至于是当头棒喝却也有鞭策之用。一如胡适王赓之徒,哪一个不曾留学归来,当他们十六七岁便漂洋过海求学在外,想想现如今的我们十六七岁都在干什么,便不禁自觉汗颜。那些同徐志摩一样被历史铭记之人,无不走在历史的最前端,刻画着一段历史的痕迹。不论教授作者,亦或是在校学生,他们游历讲学,办报出刊,谈论国事。着眼今夏,我想不必说一堆学生聚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诵读文章了,就连看新闻联播都成了一件可笑之事,就更不会多有静心创作文学之类了。这样的一种境况与改革开放之后重理抑文不无关联吧!用更为激进的一种观点来说,这未必不是文化大革命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现今社会下的浮夸与冷漠,大多数的人都矛头直指,可是在利益面前,连这整个国家都有所偏向,又有多少能够坚定的坚守原则呢,也许我的说法过于激烈了,但我却认为不失其理,我们是真的该好好的反思一下了!

  韩老的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讲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历史,而是那一个时代文人的历史啊!

  徐志摩传读后感(二)

  对于徐志摩这位诗人,说实话,我原来是不甚了解的。

  真正对徐志摩产生兴趣,是在英语课上,老师为我们鉴赏了他的诗,并顺带着介绍了一下他。

  这个寒假,因为要读人物传记。我在书店的书架前站了很久,一直犹豫不决,最后终于决定了,选购了一本韩石山先生著的《徐志摩传》。

  翻开书,扉页上有一帧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徐志摩西装笔挺,衣领雪白,颈下的领带骄傲地突显着,完完全全是一副才子的模样。联想到我们在课本中学习的《再别康桥》一诗,不禁心头顿生感慨,这真是一个由内到外都透露出一股股文学气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