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印度洋上的秋思》原文赏读

时间:2021-08-31

  昨夜中秋。黃昏時西天挂下一大簾的雲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將海天一體化成暗藍色,寂靜得如黑衣尼在聖座前默禱。過了一刻,即聽得船梢布蓬上悉悉索索嗓泣起來,低壓的雲夾著迷朦的雨色,將海線逼得像湖一般窄,沿邊的黑影,也辨認不出是山是雲,但涕淚的痕跡,卻滿布在空中水上。

  又是一番秋意!那雨聲在急驟之中,有零落蕭疏的況味,連著陰沉的氣氳,只是在我靈魂的耳畔私語道:“秋”!我原來無歡的心境,抵禦不住那樣溫婉的浸潤,也就開放了春夏間所積受的秋思,和此時外來的怨艾構合,産出一個弱的嬰兒──“愁”。

  天色早已沉黑,雨也已休止。但方才啜泣的雲,還疏松地幕在天空,只露著些慘白的微光;預告明月已經裝束齊整,專等開幕。同時船煙正在莽莽蒼蒼地吞吐,築成一座蟒鱗的長橋,直聯及西天盡處,和輪船泛出的一流翠波白沫,上下對照,留戀西來的蹤跡。

  北天雲幕豁處,一顆鮮翠的明星,喜孜孜地先來問探消息;像新嫁婦的侍婢,也穿扮得遍體光艷,但新娘依然姍姍未出。

  我小的時候,每于中秋夜,呆坐在樓窗外等看“月華”,若然天上有雲霧繚繞,我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擔憂,若然見了魚鱗似的雲彩,我的小心就欣欣怡悅,默禱著月兒快些開花,因為我常聽人説只要有“瓦楞”雲,就有月華;但在月光放彩以前,我母親早已逼我去上床,所以月華只是我腦筋裏一個不曾實現的想象,直到如今。

  現在天上砌滿了瓦楞雲彩,霎時間引起了我早年許多有趣的記憶──但我的純潔的童心,如今哪裏去了?

  月光有一種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緒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結聚成山,月下的情淚可以培植百畝的畹蘭,千莖的紫琳耿。我疑悲哀是人類先天的遺傳,否則,何以我們兒年不知悲感的時期,有時對著一瀉的清輝,也往往淒心滴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