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再剖》赏析(2)

时间:2021-08-31

  【徐志摩《再剖》赏析】

  我们时常能够感到一种触压,如晨雾一样罩在我们周身,或淡或浓。它可能来自我们的社会,也可能来自我们的心灵。

  自我意识是每一个追求人格完整的人所持有的品性,它面向心灵。心灵的生活是永恒的,是不同时代的人必然共同经历的过程。

  志摩先生是追求个性解放的典范,他对于个性束缚最为敏感。各个社会对其每个成员的心灵都会有抑制甚至压迫,不同的社会会程度不同。而对于每个个体来说,获得心灵自由都是一场庄严而深刻的斗争。你看,在现实生活的种种重压下,志摩先生也要寻找自我了:"我要孤寂",孤寂是直驱心灵的道路,而心灵象蜗牛样早已"蜷缩在壳内"了。

  现实生活,不论是社会的还是人生的,也不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最后都直接作用于心灵,排挤它,压迫它,似乎要把它赶入实际生活的最狭小角落。我们劳于各种琐碎的事务,没有自由的时间让我们直面自己的性灵,没有自由的空间让我们的心灵驰骋。社会中的人简直要变成一架机械的工具了,做着早已规定好的动作。交际,不是出于我们的爱好,不是出于我们内心的敬仰或同情,不是出于缤纷的性灵的交流,而是出于生活的逼迫——不得不去交际。在这种交际中,我们往往不得不卑恭屈膝,我们的人格被一次次地伤害着——最终我们将变成一具麻木的行尸。

  当你挣扎着偶而直面自己的心灵时,你会自卑,你会感到在这样的生活里,我们是多么渺小,多么无奈,我们"是鼠、是狗、是刺猬,是天上星星与地上泥土间爬着的虫"。

  既然是生命,那么什么也阻止不了它的生长。性灵,即使被迫在最底最狭的角落,也要萌动它对自然的向往。

  志摩的追求更是执著,他荣于自己的原形,荣于自己那跳动不息的性灵:"我就是我"!然而,我们周围毕竟走着一批没有个性的同类,他们被流行的色流行的声彻底淹没了。他们的单声单色不仅单调了这世界,也抑制了个性的生长。感于志摩的执着,我要对我们的同胞呼喊:循着你的性灵吧!

  可是,现在是怎么了?那一汪执著,"往理性的方向走,往爱心与同情的方向走,往光明的方向走,往真的方向走,往健康快乐的方向走,往生命,更多光大更高的生命方向走",怎么觉不得脚步曾经向前挪动?难道身于梦中?

  理想之于现实,总有错位,总有冲突。

  迷惘与醒悟是我们每个人,尤其青年人,必然经受的心灵过程。没有迷惘与醒悟,我们的生命就不会有升华。有时,我们的感觉是一梦方醒;有时,我们忽然就看见了一些我们与之朝夕相处却视而不见的东西;有时,我们霎间感受了某种至至的真情;有时,我们豁然明白了一条道理;……

  有时,我们会歇足自问:我们正在做着什么?我们所来何方、所去何处?你看,志摩也在自问哪。

  干脆吧,找一个静极了的地方——"森林的中心,山洞里,牢狱的暗室里——再没有外界的影响来逼迫或引诱你的分心,再不须计较旁人的意见,喝采或是嘲笑;当前唯一的对象是你自己:你的思想,你的感情,你的本性。……你可以放胆解去你最后的一缕遮盖,袒露你最自怜的创伤,最掩讳的私亵"。

  然而,那也不是理想。我们活着不是为了反省的,虽然有时需要,我们毕竟要穿上衣服,我们毕竟要走出森林,我们要实践我们的性灵。当然,志摩所生的那个时代有他无法排遣的苦闷,但是,我们每一个性灵的人都面临一个在现实中如何运作理想的问题,我们毕竟要物理地直接作用于这世界。我们毕竟会"倦"的,还要"惦着明天的事情"。我们得用理性来调和性灵与现实。这一点,不仅是个欣赏问题,而且更是一个现实问题。相比之下,志摩是唯灵的。但现实不会容忍性灵全面地伸展,从来不会。志摩说忽然发现了自己另一面生活:性灵的或精神的生活,其实,纵观其一生,倒不如说他发现的那一面生活是他所谓"显明"的生活。他一生自我意识、性灵意识极强,倒是在现实生活里,他却拙拙不适。性灵的生活是勿需斟酌其始终与方向的,尽可以任其自然任其秉性生成、蔓延,自会有它合逻辑处,自会有它合自然处。但每一个实体的人,其实际生活必须心其意志与现实有一定程度的适应,否则,其前进的阻力简直能窒息其实际生活进而精神生活。

  但在那个年代,现实的社会生活与人的自然的性灵相距太远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如果苟且偷生,满足于饭饱茶足也罢了,偏偏志摩是一个性灵茂盛的人,一个自我意识极浓的人,一个人格尊严不容贬抑的人。他执刀自剖,剖的是自己,更是他身于其中的那个黑暗的社会。

  每一个艺术家的身体里都流淌着他那个时代的血液。志摩通过自剖来剖析社会,剖析那个时代的病象:"猜忌、诡诈、小巧、倾轧、挑拨、残杀、互杀、自杀、忧愁、作伪、肮脏"。而且,志摩也是自觉地去反映同时代人的精神面貌的,"我要在我自己的情感里发见他们的情感,在我自己的思想里反映他们的思想"。

  反映时代声音是每一个正直的艺术家自觉自愿的创作态度。在如今商品意识泛滥的时代,这种创作态度还占有几颗正直的心?